壶穴差异风化或风蚀作用成因质疑.PDF

壶穴差异风化或风蚀作用成因质疑.PDF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54卷  第2期   地   质  论   评     GEOLOGICALREVIEW   Vol.54 No.2 2008年 3月 Mar. 2008 壶穴差异风化或风蚀作用成因质疑 1) 2) 2) 2) 吕洪波 ,任晓辉 ,许民 ,欧阳江城 1)中国石油大学地球科学系,山东东营,257061; 2)赤峰学院环境与资源管理系,内蒙古赤峰,024000 内容提要:过去十年来发表了一系列关于中国东部第四纪冰川地貌的文章,而关于壶穴成因的争论也通过各种 媒介报道出来。笔者等建议壶穴仅仅用于表示快速旋转水流在基岩表面形成的近圆筒形的凹坑,以口小肚大底平 为典型形态特征,而冰川融水冲蚀形成的壶穴则叫做冰川壶穴。近年来,有些研究者将中国东部花岗岩山脊上的壶 穴与差异风化和风蚀作用联系起来。笔者等分析了风化作用和风蚀作用的特点,明确指出:风化作用和风蚀作用并 非壶穴形成的原因,唯一可能的成因是快速的河水或冰川融水的旋转水流。因此,在中国南方河床上发现的壶穴既 可能是河流流水形成的,也可能是第四纪山谷冰川融水造成的;而中国北方花岗岩山脊上的壶穴只能是曾经覆盖其 上的第四纪冰帽在冰川退缩期之冰川融水形成的。所以,花岗岩山脊上的壶穴为冰川壶穴(即冰臼),可以看作第四 纪冰帽的标志。根据中国东部壶穴的分布特征推断:中国东部之北方在第四纪末次冰盛期至少曾经存在着许多冰 帽甚至大陆冰川,而其南部边缘至少已经达到山东蒙山以南。 关键词:壶穴;差异风化;风蚀;冰川融水成因   自从韩同林研究员等报道了河北与内蒙古等地 地形(豆大小坑),因积水,坑内风化作用远快于不 第四纪冰川(韩同林,郭克毅,1998;李邦良等,1999; 积水的平面区,从而加速发展,最终形成口小肚大底 赵国龙等,2001)以来,与之对立的成因争论(如:崔 平的壶穴。 之久等,1999;李孟华,谢小康,1999;李洪江等, 田明中等? 、SunHongyan等(2005)、孙洪艳等 2001;刘尚仁,2000;刘尚仁等,2000;李德文等, (2007)一方面认为该地区存在冰川,但另一方面他 2003)就从未停止过。其焦点就是:中国东部海拔 们却认为该区的壶穴是多成因的,不是冰川存在的 低于2500m的地方是否存在着第四纪冰川(李吉均 证据。 等,2004)。然而,由于韩同林等将冰臼作为第四纪 周尚哲( 2006)以“锅穴一定是第四纪冰川的标 冰川存在的重要标志(韩同林等,2000,2001,2007; 志吗?”为题,列举了“锅穴”的6种成因。通读全文 韩同林,2004),关于冰臼或壶穴的成因争论就在所 发现,周教授的“锅穴”主要是指“pothole”,包括流 难免了。笔者等阅读相关报道甚至发现诸如“无 水和冰水两种成因,还包括风化穴、溶蚀坑、风蚀凹 知”、“伪科学”等偏激字眼(热带地理编辑部, 槽等地表常见的凹坑,指出要区分不同成因的“锅 2002),争论的激烈程度可见一斑。 穴”,不能一概均作为冰川存在的证据。 近几年,有多篇研究论文赞同中国东部存在第 可以看出,壶穴还存在着定义、理解以及词语使 四纪冰川(徐兴永等,2004;吕洪波,杨超,2005;任晓 用上的混乱,这对进一步发现与鉴别第四纪冰川地 ? 辉,2005;SunHongyanetal.,2005;田明中等 ;吕 貌标志是非常不利的。 洪波等,2006;韩同林等,2007;赵志忠等,2007)。 本文第一作者与章雨旭研究员经过反复讨论, 而否定壶穴为冰川成因的文章也有多篇。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