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工艺学精品课程课件---腌腊制品.ppt

  1. 1、本文档共4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目前还没有规范的分类方法 中国肉研中心分为九大类,即腌腊制品、酱卤制品、烧烤制品、灌肠制品、烟熏制品、发酵制品、干制品、油炸制品和罐头制品。 习惯分为六大类,即腌腊制品、酱卤制品、烧烤制品、干制品、油炸制品和罐头制品。 腌腊制品、酱卤制品、烧烤制品和干制品是中式肉制品的典型代表,都有许多著名的传统制品。 特点:历史悠久--3000多年;颜色、香气、滋味和造型独特;消费基础广泛和生命力强大。 缺陷:加工规模小,工艺落后,设备简单,包装陈旧,产品单一和卫生条件较差,不利于消费,不能满足消费者在商品质量、品种多样化和消费心理上的需求,难以走向大市场。 发展趋势:工业化与现代化改造--应用食品工程、发酵工艺、生物保鲜、现代包装与加工技术,改大为小,变生为熟,缩短周期,降低盐分,增加品种,消除有害有毒物质,简化工艺,定量配方,确定科学的工艺参数,提高包装档次及与现代加工包装设备配套,实现规模化工业生产 。 概念:过去指肉类在腊月经过加盐(或盐卤)和香料进行腌制,使其在较低气温下,自然风干成熟,形成独特腌腊风味的肉制品。现泛指原料肉经预处理、腌制、脱水、保藏成熟而成的肉制品。 特点:肉质细致紧密,色泽红白分明,滋味咸鲜可口,风味独特,便于携运,耐贮藏等。 腌腊制品是肉经腌制、酱制、晾晒(或烘烤)等工艺加工而成的生肉类制品,食用前需经熟制加工。 分为咸肉类、腊肉类、酱肉类和风干肉类。 1.咸肉类 原料肉经腌制加工而成的生肉类制品,又称腌肉,食用前需熟制。特点:成品肥肉呈白色,瘦肉呈玫瑰红色或红色,具有独特的腌制风味,味稍咸。代表产品:咸猪肉、咸牛肉等。 2.腊肉类 肉经食盐、硝酸盐、亚硝酸盐、糖和调味香料等腌制后,再经晾晒或烘烤或烟熏处理等加工而成的生肉类制品,食用前需熟化。特点:呈金黄色或红棕色,产品整齐美观,不带碎骨,具有腊香,味美可口。代表产品:中式火腿、板鸭等。 3.酱肉类 肉经食盐、酱料(甜酱或酱油)腌制、酱渍后,再经脱水(风干、晒干、烘干或熏干等)而加工制成的生肉类制品,食用前需经煮熟或蒸熟。特点:具有独特的酱香味,肉色棕红。代表产品:清酱肉(北京清酱肉)、酱封肉(广东酱封肉) 等。 4.风干肉类 肉经腌制、洗晒(某些产品无此工序)、晾挂、干燥等加工而成的生肉类制品,食用前需熟化。特点:干而耐咀嚼,回味绵长。代表产品:风干猪肉、风干牛肉、风干兔等。 传统金华火腿加工在自然条件下进行,其优秀品质除与严格的原料要求和精细的加工工艺有关外,加工地区独特的地理和气候条件是其形成的重要原因。浙江省金华地区约70%为山区,四季分明,气温升降有序,波动不大,是加工火腿的理想气候区。 腌制 火腿腌制的适宜温度是不低于0℃,室温不高于8℃。 正常气温条件下, 腌制过程中共上盐与翻倒7次。 总用盐量约占腿重的9%-10%。一般重量在6-10kg的大火腿需腌制40d左右或更长一些时间即可。 相对湿度低于70%则肌肉失水较快,食盐渗入不足,影响后期加工,而高于90%食盐流失严重,微生物繁殖加快,导致腿坯发粘,影响产品质量。 用盐技巧(1) 腿大肉厚多用盐,腌制时间长;腿小肉薄少用盐,腌制时间短 气温高、湿度大则食盐溶化快,流失多,需加大用盐量,气温低、湿度小则食盐渗透慢,需减少用盐量。 总用盐量以腿坯重的6.5%~8.0%为宜。 用盐技巧(2) 腿坯的腌制时间为30d左右,5kg以下的腿可腌制25d,8kg以上的腿需腌制35d。 腌制期间上盐5~7次,所用食盐一般不添加硝酸盐或亚硝酸盐,如果添加,通常于第一或第二次上盐时均匀混合于食盐中一次用完。 用盐技巧(3) 七次上盐的数量和部位各不相同,其口诀为: 头盐上滚盐, 大盐雪花飞, 三盐四盐扣骨头, 五盐六盐保签头。 头盐 头盐即第一次用盐,又称“出水盐”,目的是腌出肌肉内部的残余血水,抑制微生物侵入。 头盐要求在腿坯的整个肉面上全部洒一层盐,胫骨上方皮面距肉面6~8cm的区域也要撒到食盐,撒不到食盐的部位要单独涂擦。肉面中央为骨骼和大血管所在部位,食盐渗透慢,微生物容易繁殖,用盐时要适当加厚。 第一次用盐量为总用盐量的25%左右。 二盐 第二用盐又称“上大盐”,于第一次用盐后24h内进行。 上大盐占总用盐量的40%左右,要使整个肉面被一较厚盐层覆盖,边缘不易洒上盐的部位要涂擦食盐,三签部位(即膝关节、髋关节和荐关节的内侧)用盐量要比其它部位高1倍。胫骨上方皮面用盐范围缩小为4~5cm,其它部位不能上盐。 第三次用盐又称“覆三盐”,于上大盐后5d进行。 用盐量为总用盐量的20%左右,重点是保证三签部位有充足食盐,骨头所在部位用盐量适当增多,其它部位视食盐吸收情况适当补充,使整个肉面均匀分布一薄层食盐即可。 胫骨上方皮面用盐范围缩小为2~4cm,其它部位不上盐。 第四次上盐又称“覆

文档评论(0)

新起点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