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寻中国知识分子系列之五暴戾中国:文化人为何不宽容.docVIP

重寻中国知识分子系列之五暴戾中国:文化人为何不宽容.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 PAGE .. 暴戾中国:文化人为何不宽容 俗话说“老婆是别人的好,文章是自己的好”。文人自古相轻,习惯性认为美女躺在人家怀里,真理睡在自己文中。近几年,文人相轻达到极致,文斗已无法解决问题而武斗事件频频上演。无论今年海大某新院长与老教授的挥拳相向,还是前些年因《文人秀》引发的湖南两作协副主席互殴,中国文人的戾气越来越重。都是文化人,为什么不能相互宽容? 一、文人武斗:晚近兴起的学林风潮 1.君子之风 古代文人罕见动粗 受儒家熏陶,文人多以“君子之德”自律,动手打架的市侩流弊向来为士大夫不耻。古代文人因价值观或理念不合而常进行诗赋、书画等文斗,但让他们摞起袖子打人还是很难的。文化人观念冲突到了极致无非绝交,仅此而已。即便是绝交,也保有君子风度,如魏晋时期嵇康与山涛的绝交典故。山涛推荐嵇康接任自己的官职,不愿出仕的嵇康写绝交信羞辱挖苦山涛,二人绝交。后来,嵇康临死时,将孩子托付山涛,而山涛对待嵇康的孩子如同自己亲生,将他们抚养成人。 魏晋文人的这种风度一直为后世追崇。从魏晋到明清的文献中,关于文人风度的记录很多,但关于文人打架斗殴的案例则少之又少。历史上仅有的案例也限于文人间打个巴掌或推推搡搡。如,明代的时候,东南文学领军人物陈子龙,曾因为学术观点分歧打了豫章文学代表艾南英一个响亮的嘴巴子;清代的时候,扬州学派的代表汪中,与人在船上争论学术,无奈自己嘴巴不利索,被人驳倒,他一怒之下将对方推到水里。这种小规模的肢体冲突已经属于古代文人中的极端案例了,屡遭当时学者鞭挞。 晚清以后,中国文人不再克制,打架斗殴“蔚然成风”。古人“唾其面”、“批其颊”的文雅武斗风范被统统抛弃,代之以拳打脚踢和群殴。很多在我们心中具有高大形象的文人、学者都未能免俗,参加了轰轰烈烈的武斗行列。 2. 晚近学林 文人武斗风气盛 谈论晚近的文人武斗,不得不提“章梁大战”。戊戌变法前,康有为策划了《时务报》,梁启超任总主笔,章太炎任撰述。一向狂傲的章太炎,因为学术思想和政治观点的分歧与报馆里强势的“康派”产生了矛盾,于是双方开骂。一开始文斗,最后升级为武斗。梁启超扮演带头大哥,带一帮“康派”小弟,直冲报馆,拿“饮冰拳”痛击章太炎。章太炎岂是吃素的,挥动“泰山无影掌”,重重扇了梁启超一巴掌。因“康派”势众,章太炎本着君子报仇十年不晚的精神,南下杭州。 章太炎的弟子黄侃继承了老师的优良传统,时常与人大打出手。黄侃与词曲家吴梅在中央大学中文系任教时,经常舌战和动武。一次酒会上,二人激辩,难分高下,黄侃猛然回首,一记“降龙掌”打向吴梅面部,吴梅急忙闪避,并还以“梅花拳”。二人离席较量,被众人拉住。此后,二人为争休息室的沙发座位又干了一仗。黄侃是臭脾气,人缘极差,一生结怨很多。他曾痛骂新文化运动干将陈独秀,只是陈独秀没与他一般见识罢了。 不过,陈独秀也不是省油的灯。他年轻的时候,为了争夺刺杀满清五大臣的机会与革命党人吴樾扭作一团,满地狗打滚。后来,身为北大文科学长的他,在八大胡同与人争一名妓女而大打出手,因此被北大给开了。此外,学者熊十力与诗人废名一生打架无数,被传为佳话。季羡林等学者回忆,二人经常争论佛学问题,声调很高。过一会儿,突然没有声音了。旁人仔细一看发现,二人你扭打在一起,相互卡住脖子,都发不出声了。 同为文化人,为何如此不宽容? 二、变革时代:大环境让人缺乏宽容 1.救国图存 知识分子个人道德失控 晚近中国的文人武斗并非偶然现象,而是特殊社会背景造成的。晚清中国屡次遭到外欺,政府疲弱无能。随着科举废止,知识分子参与政治的机会逐渐减少,面对江河日下的国家命运,表现出极度无奈。传统士大夫兼济天下的情怀与面对国家命运无能为力的尴尬,造成了那个时代知识分子的矛盾内心。终于推翻了清廷,可是新生的民国并未过渡到西方式的民主政体,而是在数次的政治斗争中变成军人专政。这给中国知识分子造成的打击是巨大的。 传统靠不住,军人靠不住,政府也靠不住,到底要靠什么救国?靠文人自己。中国文人天然就有理想主义情怀,以为通过自己的努力就能达到治国平天下的现实目的。鲁迅发现中国人病在精神上,于是弃医从文,打算以文做刀,医治国民劣根性。蔡东藩发现,国人病在对过往历史的无知,于是发奋著通俗史,教育国民。鲁迅的文章也好,蔡东藩的通俗史也罢,最终都没能救国。但,在救国的旗帜下,他们始终坚持自己是对的,并为之做出了很大牺牲。 在救国旗帜的掩护下,知识分子的个人行为已经超出了个人道德的范畴,具备了集体道德的特征。这时的集体道德很容易被个人道德绑架,个人的不道德行为也就有了为集团献身的无私性。如上文提到的陈独秀为争夺刺杀满清五大臣的机会与吴樾扭打一起一事,二人就站到了道义与救国的高度,个人的不道德行为就变成了集体的道德行为。很多文人的冲突都被归为这个范畴。既然有集体道德撑腰,人人都认为真理站在自己身

文档评论(0)

hkfgmny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