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单元测试-第二单元(00002).docVIP

鲁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单元测试-第二单元(00002).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二单元自测题 1、1953年,我国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历史条件不包括( ) A. 工农业生产超过历史最高水平 B. 全国大陆土地改革基本完成 C. 国家财政经济状况明显好转 D. 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已经建立 2、“企业的私有制向社会主义所有制改变,这在世界上早就出现过,但采用这样一种和平方法,使全国工商业界都兴高采烈来接受这种改变,则是史无前例的”。“和平方法”指的是( )A. 赎买政策 B. 实行股份制 C. 廉价收购 D. 无偿没收 3、“车轮飞转东西南北追风去,钢水奔腾春夏秋冬入眼来”。这幅对联描述了我国“一五计划”期间的哪两项建设成就( ) ①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建成投产 ②鞍山钢铁公司大型轧钢厂建成投产 ③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 ④大庆油田建成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4、列宁说:“没有民主,就不可能有社会主义”。我国建国初期符合这一观点的举措是( ) A. 开展土地改革运动 B. 制定了新中国第一部宪法 C. 超额完成“一五计划” D.开展抗美援朝运动 5、某班同学准备举行“一五计划成果展示会”,他们搜集到了以下资料,哪一项不适合(  ) A. 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B. 第一批国产喷气式飞机 C. 武汉长江大桥 ?????????????????D. 修建了青藏铁路 6、建国初期,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最主要原因是(  ) A.个体生产拉大了农民之间的差距B.广大农民强烈要求实现农业合作化 C.个体经济很难满足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D.人民群众渴望建成社会主义制度 7、1956年1月2日下午上海50万人冒雨集会,副市长兴奋地宣布:“我国资本主义最集中的城市,开始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了!”他如此激动,是因为上海完成了( ) A. 工商业的改造 B. 统购统销 C. “一五计划” D. 土地改革 8、希望中学历史兴趣小组要完成“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调查报告,并确定于2012年访问一位经历过“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农民,下列选项最合适的是( ) A. 林大爷(81岁) B. 谢伯伯(55岁) C.田大叔(49岁) D. 杜阿姨(41岁) 9、我国实施三大改造的实质是( ) A. 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变革 B. 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创造条件 C. 为社会主义制度的发展服务 D. 对生产资料私有制进行改革 10、张艺谋的电影《活着》具有很大的震撼力,其中有一个场景:小孩找出父亲的铁皮箱子要交给街道干部用来炼铁。这个场景应该发生于( ) A. 建国时期 B. 一五计划时期 C. 三大改造时期 D. “大跃进”时期 11、“大跃进”运动时一幅壁画上写道:肥猪赛大象,就是鼻子短,全社杀一口,足够吃半年。这是下列哪些“左”的错误的表现( ) ①高指标 ②瞎指挥 ③浮夸风 ④共产风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12、1956年底,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得出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是( ) A.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 B. “一五计划”的基本完成 C. 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 D. 公有制经济占主体地位 13、20世纪60年代,面对严重自然灾害,有强烈责任心,鞠躬尽瘁,全心全意为兰考人民服务的“党的好干部”是( )A. 邓稼先 B. 王进喜 C. 焦裕禄 D.孔繁森 14、1957年~1966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时期,这一阶段的主要特征是( ) A. 社会主义经济持续和稳定发展 B. 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C. 遭到建国以来最严重的挫折和损失 D. 正确与失误、成就与挫折错综交织 15、“谷撒地,薯叶枯,青壮炼铁去,收禾童与姑,来年日子怎么过”。诗中反映的是20世纪50年代末的现象,主要是由于( ) A. 经济建设缺乏经验 B.自然灾害迅速蔓延 C. “左”倾错误严重泛滥 D. 苏联背信弃义 16、1956年我国三大改造后,党和政府对我国国内主要矛盾进行的判断,正确的是( ) A. 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B. 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之间的矛盾 C. 农业发展与工业建设之间的矛盾 D. 先进的生产关系与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17、我国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是指( ) A. 从新中国成立到国民经济恢复工作完成 B. 从新中国成立到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7****910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321144233000004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