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当代文学(1)复习重点
颂诗
中国社会经历一番重大社会变革后的情绪反应和情感抒发,主旨是赞颂和讴歌,抒情主体是“盛德”的歌者,极具广泛性。虽然其中不乏颂诗特有的夸饰和浮泛,但足以反映社会变革的深度和广度。颂诗诗体的多样性几乎包容从古代到现代的诸般诗艺,承继并创造了诸多新的情感形式。题材的广泛性和诗体的多样营造出颂诗时代异彩纷呈的主导面,拓展了新中国诗歌表现的社会空间和艺术空间。
政治抒情诗
以鲜明的政治倾向性、强烈的政治鼓动性和迅捷的时事议论性为特征的抒情自由诗体。时事议论和社会动员是政治抒情诗的主要功能,其抒情方式与审美特性均受到政治功能的制约。政治抒情诗的高潮出现在20世纪60年代,代表诗人是贺敬之和郭小川。
现实背景:高频率的政治运动与激情的社会形态
文化渊源:左翼文学的革命诗歌;18、19世纪的浪漫主义诗歌;苏俄文学
特色:主题提炼:时事化、政治化;抒情主体:集合性、大我化的抒情主人公塑造;
体式风格:论辩性、激情化,适合朗诵的国家艺术;“时代精神的传声筒”
郭小川诗歌创作风格
1、大我化、集合化的抒情主人公抒发时代的激情。(《致青年公民》《厦门风姿》《祝酒歌》)
2、自我与大我的转换:个人融入群体,小我融入大我的过程;塑造大我形象的同时保留了
自我的独立价值。(《望星空》)
3、“新辞赋体”:艺术上继承我国古典诗歌“感物咏志”的传统,采用铺陈对偶等手法;吸收借鉴外国诗歌艺术形式,学习民歌风韵的自由体。
4、气势一贯,节奏鲜明。且使用关联词,有助于繁复曲折思想感情的表达,语气词造成旋律的起伏,呈现一唱三叹。行行入韵,增强诗的整体感。
贺敬之的诗学特征
1、抒情主体的“大我”化,为了“大我”可以而且必须摒弃“小我”“自我”。
2、以大型非人格化群体为抒情对象。以现代国家、阶级、政党、大型工厂、集体化的农村、革命队伍以及某种思想或观念的代表等。
3、吸收中外诗歌样式熔冶出庄重、恢弘、雍容的诗歌风格。他最有代表性的政治抒情诗多以苏俄革命诗人马雅可夫斯基的“楼梯诗”为骨架,加上中国传统的赋比兴。
新民歌运动
1958年大跃进期间人民群众自发的用歌曲的形式表达自己理想,歌唱自己劳动。创作
热潮经过有组织的领导、提倡、收集,形成新民歌运动。既有劳动人民的心声,又有政治上冒进,经济上浮夸的现象。追求诗歌数量上的高产,对作者队伍高度重视,并迅速培养。1959年郭沫若和周扬编选的新民歌选集《红旗歌谣》正式出版。其审美轴心是神话化(“革命浪漫主义”),其运作机制使全民化(大跃进、放卫星),被誉为“共产主义文学艺术的萌芽”。
散文小品的“复兴”
1956年贯彻“双百”方针期间,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续接现代散文传统的努力。杂文的倡导是“散文复兴”一部分,且是上述的突出表现。“双百”方针使杂文出现了短暂的复兴。如《人民文学》的“短论”“杂文”,《新港》的“自由谈”“无花的蔷薇”专栏。“百花”时期的“散文复兴”对新中国散文创作影响巨大,散文取得了与诗歌小说比肩而立的地位。
中国散文创作三大家
杨朔(诗人)、刘白羽(战士)、秦牧(学者)
“文化大革命”
1、导火索: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
2、《纪要》的基础:“文艺黑线专政”及其代表观点“黑八线”
样板戏
本来是在60年代初的京剧现代戏创作、演出活动中涌现出来的优秀成果,江青按照当时的政治需要肆意改动这些戏剧情节,“钦定”’的表演程式乃至艺术细节,向全国“推广”“普及”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红灯记》、《沙家浜》、《海港》、《奇袭白虎团),舞剧《红色娘子军》、《白毛女》,交响音乐《沙家浜》。1967年5月31日《人民日报》社论《革命文艺的优秀样板》把这八个剧目称之为“革命样板戏”。
“根本任务”论及“三突出”
塑造无产阶级英雄典型是社会主义文艺的根本任务。
落实到文艺创作方法上,就是“三突出”:在所有人物中突出正面人物,在正面人物终如初英雄人物,在英雄人物终如初主要英雄人物。
“文革”时期主流创作
1、“三结合”创作:把领导、专业、群众三者结合起来。
2、1974年,上海创办《朝霞》文学月刊。
文革地下文学
又称“潜流文学”或“隐在的文学”,是文化专制主义禁锢下中国当代文学的特有现象。
代表作:《公开的情书》《波动》《晚霞消失的时候》
天安门诗歌运动
又称“四五”运动。1976年,全国各地民众冲破“四人帮”禁令,以各种方式举行悼念周恩来的运动。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次民众自发的、以文学方式表达得大规模政治抗议。它为后来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奠定了伟大的群众基础。
中国当代文学(1)作家作品
小说
赵树理
《三里湾》
(马多涛、范登高、袁天成、王宝全四家农户两代人围绕三里湾农业社秋收、扩社、整社、开渠等工作)
新中国第一部反映农业合作化运动的长篇小说
缺点:拘泥具体问题事件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