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系国文先秦两汉文选先秦神话寓言概说2012.PDFVIP

中文系国文先秦两汉文选先秦神话寓言概说2012.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文系国文先秦两汉文选先秦神话寓言概说2012

《中文系國文:先秦兩漢文選》 先秦神話、寓言概說 (2 0 1 2 ) 李隆獻 謹編 【本著作除另有註明外,採取創用 CC「姓 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台灣 3.0 版 授權釋出】 壹、先秦神話、寓言的起源與特質 貳、《山海經》簡介 參、〈夸父逐日〉析述 肆、〈齊桓公好服紫〉析述 壹、先秦神話、寓言的起源與特質 學者在探尋中國古典小說起源時,往往會追溯到先秦的神話傳說與 寓言故事,如見諸《山海經》、《穆天子傳》、《楚辭》等記載的先秦神話 傳說,雖然只是些片斷的描寫,依然可以想見先民的思想與生活,乃至 先民對宇宙的看法;又如見諸史傳、諸子書中的先秦寓言,雖然大抵篇 幅簡短,且多為說明道理而設,依然具有高度的文學技巧與文學趣味。 「神話」一詞,並非中國所固有;但神話的素材,卻散見於古籍中, 成為中國古代文學中瑰麗奪目的寶藏,其中又以《山海經》所收神話材 料最多。自西漢以降,學者對《山海經》中這些「詭奇不經」的材料, 始終沒有一致的看法,對其性質也屢多爭議。直到近世,經過學者的爬 梳、整理,發現其中保存許多中國的古神話、傳說,而且這些神話大多 比較原始,情節也比較完整,因此晚近學者大多認為它是中國古代神話 的淵藪,相當重視。 「寓言」一詞,始見於《莊子.寓言》;但在中國文學史上,「寓言」 並未成為此種文體的共同名稱;歷代使用的名稱頗為不同,如《韓非子》 1 稱「儲說」,劉向《別錄》稱「偶言」,魏晉南北朝稱「譬喻」。 寓言必須有虛設的情節與隱喻的技巧,雖未必要求首尾具足的敘事 結構,但必須有警世諷俗的深刻寄託。其主要結構可分為兩部分:一為 故事情節,一為比喻寄託。故事情節乃用以具體、明白的呈現、說明道 理;比喻寄託則是作者講述故事的用意所在,意即創作該寓言的動機與 目的。1 中國古代寓言源遠流長,題材廣泛,風格多樣,篇幅長短不一,從 先秦開始便有極輝煌的成就,《左傳》、《墨子》、《孟子》、《莊子》、《列子》、 《韓非子》、《呂氏春秋》、《戰國策》、《禮記》等書都有記載。 先秦寓言,以想像力豐富,譬喻生動,文辭恣縱,思想超脫的《莊 子》最負盛名;《韓非子》寓言雖則不似《莊子》寓言充滿奇詭多采的想 像,而立基於現實─或以歷史故事,或以民間傳說為題材─透過韓非對人 情世態的深刻洞察力,犀利警切的傳達出其政治主張,差可與《莊子》 比肩並美。二書堪稱先秦寓言雙璧。 貳、《山海經》簡介 一、《山海經》的名稱 《山海經》的「經」乃「經歷」之經,意謂山海之所經,2本無「經 典」之義。《史記.大宛列傳》說:「至《禹本紀》、《山海經》所有怪物, 余不敢言之也。」 《山海經》之名始見於此。博學如司馬遷尚且說「不 敢言之」,《山海經》內容之荒誕詭奇,可以想見。由此亦可推知「山海 經」之名,當其固有,非後人或史公以其為重要經典而尊稱之為「經」。 關於《山海經》的名稱,袁珂先生曾詳為舉證考辨,可參考其《山海經 校注》〈海外南經〉「卷首」。 1 神話之創作未必有目的、深意;寓言則是自覺性的、有意識的創作。 2 或以為《山海經》所記地形近似美洲,遂認為中國人當時已到過美洲。 2 二、《山海經》的作者與內容 《山海經》是一部兼載神話傳說的古代地理書。舊說以為出自唐虞 之際,乃夏禹、伯益所作,實不可信。其作者不詳,成書年代亦無定論, 近代學者多認為成書在戰國初年,秦、漢之際又有所增益,乃由多人寫 成,非一人一時之作。西漢末年劉歆編定時有十三卷,今日流傳的則有 十八卷,包括兩部分:第一部分,包括〈南山經〉、〈西山經〉、〈北山經〉、 〈東山經〉、〈中山經〉共五篇,合稱《五藏山經》,簡稱《山經》;第二 部分,包括〈海外經〉、〈海內經〉各四篇及〈大荒經〉以下五篇,共十 三篇,簡稱《海經》,總稱《山海經》。 古時《山海經》有圖有說,所以陶淵明在〈讀山海經〉詩中有「泛 覽〈周王傳〉,流觀〈山海圖〉」 的詩句,其後古圖皆佚,現存圖畫乃 後人另作。 三、《山海經》的性質 《山

文档评论(0)

zhaoxiaoj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