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史(三) 〔唐〕魏徵等.pdfVIP

  1.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2.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3.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隋 史 (三) 〔唐〕魏徵等 著 目 录 二 十 五 史·隋书 志第十四 天文上 若夫法紫微以居中,拟明堂而布政,依分野而命国, 体众星而效官,动必顺时,教不违物,故能成变化之道, 合阴阳之妙。爰在庖牺,仰观俯察,谓以天之七曜、二十 八星,周于穹圆之度,以丽十二位也。在天成象,示见吉 凶。五纬入房,启姬王之肇迹,长星孛斗,鉴宋人之首乱, 天意人事,同乎影响。自夷王下堂而见诸侯,赧王登台而 避责,《记》曰:“天子微,诸侯僭。”于是师兵吞灭,僵 仆原野。秦氏以战国之余,怙兹凶暴,小星交斗,长彗横 天。汉高祖驱驾英雄,垦除灾害,五精从岁,七重晕毕, 含枢曾缅,道不虚行。自西京创制,多历年载。世祖中兴, 当涂驭物,金行水德,祗奉灵命,玄兆著明,天人不远。 昔者荥河献箓,温洛呈图,六爻摛范,三光宛备,则星官 之书,自黄帝始。高阳氏使南正重司天,北正黎司地,帝 尧乃命羲、和,钦若昊天。夏有昆吾,殷有巫咸,周之史 佚,宋之子韦,鲁之梓慎,郑之裨灶,魏有石氏,齐有甘 公,皆能言天文、察微变者也。汉之传天数者,则有唐都、 李寻之伦。光武时,则有苏伯况、郎雅光,并能参伍天文, 发扬善道,补益当时,监垂来世。而河、洛图纬,虽有星 占星官之名,未能尽列。 — 1 — 二 十 五 史·隋书 后汉张衡为太史令,铸浑天仪,总序经星,谓之《灵 宪》。其大略曰:“星也者,体生于地,精发于天。紫宫为 帝皇之居,太微为五帝之坐,在野象物,在朝象官。居其 中央,谓之北斗,动系于占,实司王命。四布于方,为二 十八星,日月运行,历示休咎。五纬经次,用彰祸福,则 上天之心,于是见矣。中外之官,常明者百有二十,可名 者三百二十,为星二千五百;微星之数万一千五百二十, 庶物蠢动,咸得系命。”而衡所铸之图,遇乱堙灭,星官 名数,今亦不存。三国时,吴太史令陈卓,始列甘氏、石 氏、巫咸三家星官,著于图录。并注占赞,总有二百五十 四官,一千二百八十三星,并二十八宿及辅官附坐一百八 十二星,总二百八十三官,一千五百六十五星。宋元嘉中, 太史令钱乐之所铸浑天铜仪,以硃黑白三色,用殊三家, 而合陈卓之数。高祖平陈,得善天官者周坟,并得宋氏浑 仪之器。乃命庾季才等,参校周、齐、梁、陈及祖 恆、 孙僧化官私旧图,刊其大小,正彼疏密,依准三家星位, 以为盖图。旁摛始分,甄表常度,并具赤黄二道,内外两 规。悬象著明,缠离攸次,星之隐显,天汉昭回,宛若穹 苍,将为正范。以坟为太史令。坟博考经书,勤于教习, 自此太史观生,始能识天官。炀帝又遣宫人四十人,就太 史局,别诏袁充,教以星气,业成者进内,以参占验云。 史臣于观台访浑仪,见元魏太史令晁崇所造者,以铁为之, 其规有六。其外四规常定,一象地形,二象赤道,其余象 二极。其内二规,可以运转,用合八尺之管,以窥星度。 周武帝平齐所得。隋开皇三年,新都初成,以置诸观台之 上。大唐因而用焉。马迁《天官书》及班氏所载,妖星晕 — 2 — 二 十 五 史·隋书 珥,云气虹霓,存其大纲,未能备举。自后史官,更无纪 录。《春秋传》曰:“公既视朔,遂登观台,凡分至启闭, 必书云物。”神道司存,安可诬也!今略举其形名占验, 次之经星之末云。 ○天体 古之言天者有三家,一曰盖天,二曰宣夜,三曰浑天。 盖天之说,即《周髀》是也。其本庖牺氏立周天历度, 其所传则周公受于殷商,周人志之,故曰《周髀》。髀, 股也;股者,表也。其言天似盖笠,地法覆槃,天地各中 高外下。北极之下,为天地之中,其地最高,而滂沲四蕆, 三光隐映,以为昼夜。天中高于外衡冬至日之所在六万里, 北极下地高于外衡下地亦六万里,外衡高于北极下地二万 里。天地隆高相从,日去地恆八万里。日丽天而平转,分 冬夏之间日所行道为七衡六间。每衡周径里数,各依算术, 用句股重差,推晷影极游,以为远近之数,皆得于表股也, 故曰《周髀》。 又《周髀》家云:“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天旁 转如推磨而左行,日

文档评论(0)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