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六 风味豆豉的制作(个人设计2011)..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实验六 风味豆豉的制作 (个人设计) 本实验学时与分组安排: 课内学时:2学时; 课外观察记录:2学时。 分组:2个实验班——每班分8个小组, 3~4人/小组。 原材料:每小组500g干大豆。 一、实验原理、目的要求 (一)实验原理 大豆原料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等营养成分; 部分霉菌或细菌在一定条件下可利用熟化的大豆营养进行生长繁殖,利用所分泌的酶类对原料中蛋白质、脂肪等成分进行部分降解——发酵作用; 发酵产品——保持完整豆粒,较原料大豆的消化营养性提高,并形成特有的色、香、味。 (二)目的要求 目的:通过本实验,在学习基本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完成“一种产品的个人设计与制作”过程。 要求:全班分成8个小组(4人/组,500g原料大豆,蒸煮后分成4份发酵),结合课堂知识,每人依个人 “工艺与配方设计”制作一份豆豉产品。 二、豆豉制作的基本工艺流程 三、操作要点与参数设计 1、大豆浸泡(40℃左右/淹过原料30cm/春秋3-4h至含水量50%左右); 2、蒸/煮豆(霉菌蒸豆:常压2h至手捏豆粒呈粉状,含水量55%左右;细菌煮豆:常压1:1水煮1h); 3、摊晾(曲盘/竹筛冷至30—35℃,4cm左右厚度) 4、培菌制曲(每个班4个小组做细菌型,4个小组做霉菌型) 霉菌:通风制曲,自然接种+覆盖巴蕉叶(增菌) —毛霉低温2-7℃室温,翻曲控温—品温控在6-12℃,2-3天长出白色霉点-8-10天白色菌丝,20天出现褐色孢子生成为止;[提问:分析当前季节是否适合?] —曲霉适合较高室温26-28℃,品温控在30-35℃,1天左右有白色霉点,2-3天菌丝+黄绿色孢子,4天出曲、洗霉(防过多的酶分泌至豆粒溶解形态散落); 细菌:容器/加盖(烧杯、盘子、袋子),保温25-35℃发酵/可以在恒温箱2-3天→至具黏液产生、拉丝。 5、拌料、后熟发酵 干豆豉,按原料计,盐18%,50°白酒1-3%,水5-10%,其它辣椒粉、生姜粉等适量,装坛、封口,室温下后熟5-10天左右; 水豆豉,原料100+盐50,煮豆水200-250,其它姜丝、粗辣椒块、花椒等(总量400),密封,室温10天-2个月后熟/本实验缩短至5天,或先灭菌再分装后熟入味。 6、灭菌处理 干豆豉晒干至含水20%~30%; 水豆豉则80℃/30min,趁热分装、密封、冷却。 7、成品 四、结果与分析 1、两类产品:每个班,霉菌型—干豆豉/4个组;细菌型——干豆豉或水豆豉/4个组。 2、每人设计+制作一份产品,并完成实验报告。 (1)设计要求:产品的名称(具体到类型)、基本工艺流程、各环节要点(参数:原料量、辅料种类与用量、处理的时间与温度等)。 (2)制作过程的观察记录:外观变化、长菌时间与特征、室温、品温、翻曲时间等。 (3)实验报告内容: 实验名称 产品类型与工艺流程及设计说明 操作方法 参数记录与外观特点(长菌情况、豆粒变化) 产品的特征与风味品质描述 不足之处与改进方法。 * * 《发酵工艺学.实验》2011.05.18 一、实验原理与目的要求 二、豆豉制作的基本工艺流程 三、操作要点与参数设计 四、结果与分析 (1)泡豆、煮豆 (2)摊凉冷却、培菌制曲 (3)豆醅 (4)洗曲 (5)拌料、装坛,后熟 成品(干豆豉) 密封(水豆豉) 晾晒 或杀菌 *

文档评论(0)

58633400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