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预算改革及新预算法解读.ppt

  1. 1、本文档共6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九)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 举债要有控制 用钱要有规矩 偿还要有约束 一是按要求对存量债务进行清理甄别。以2014年12月31日为认定存量债务的时间节点,对存量债务进行清理处置。 二是做好政府债券发行工作。从2015年1月1日起,除省级政府通过地方政府债券举借债务外,各级政府及其部门都不得以任何方式举借债务。 (十)全面推进依法理财 一要强化法治意识。切实落实领导责任,强化依法行政、依法理财的责任意识,主动梳理查找工作漏洞,牢固树立各级财政干部的法治思维,提高运用法治方式去解决财政管理和深化改革中各种问题的能力。 二要坚持依法理财。自觉严格遵守新预算法和国务院两个文件,严格按照规范的程序和要求编报预决算,按规定拨付和使用财政资金。 三要清理规范税收优惠。除依据专门的税收法律、法规和国务院规定外,各级各部门起草其他法律、法规、发展规划和区域政策都不得突破国家统一财税制度。 四要主动接受监督。自觉接受人大和社会各界监督,主动配合和支出审计监督,进一步推进预决算公开,主动接受社会公众监督。 二、如何贯彻实施新《预算法》 一是深化预算编制改革 完善政府预算体系,健全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全口径政府预算体系。加强中期财政规划,从范围、程序、标准、方法等方面改革预算编审体系,实现预算与政策的有机衔接。 二是深入推进预算信息公开,进一步提高财政透明度。除涉密信息外,所有使用财政资金的部门都要公开2016年部门预算,即按支出功能分类公开到项级科目,按经济分类公开到款级科目 。将预决算公开作为安排预算的依据。 * 商业信息服务平台 三是增强预算统筹力度。加大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等财政资金的统筹力度。推进项目资金统筹整合。大力压缩专项转移支付,将涉及扶持经济社会发展的专项资金进行整合。对政策已经到期、工作任务已经完成、项目零星分散的专项资金一律不再保留。 * 商业信息服务平台 四是严格预算执行。将支出进度管理作为财政工作的重要任务,必须按照预算编制确定的时间执行预算,凡没有按时间执行预算的项目,按照国务院和自治区要求压减支出。凡预算已安排的支出项目,督促各地各部门加快执行。按月通报各地各部门支出进度,对支出进度慢的部门和地区,减少下半年支出安排和专项转移支付。盘活存量资金,清理各地各部门结余资金,两年内未使用完的自治区资金,全部收回预算。 * 商业信息服务平台 五是严格预算追加和绩效管理。年初编制预算时压减的项目支出,执行中不再追加。执行中新增的项目通过调整部门单位现有预算解决。严格落实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上半年不办理预算追加的要求。加强支出绩效管理,按照支出绩效管理办法,凡是支出效益不好的项目,各级财政将停拨、缓拨或收回预算。 * 商业信息服务平台 谢 谢 大 家 ! * * * * * * * * * * * * * * * 2、收入预算由约束性转向预期性 取消了老法中征管部门要完成收入任务的规定。 各级预算收入的编制,“应当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 相适应,与财政政策相衔接”(第36条) 各级政府不得向预算收入征收部门和单位下达收入 指标。 (第55条) 强化法律责任:负有直接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降级、撤职、开除的处分。(第93条) 新预算法解读 新预算法解读 3、建立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 各级政府应当建立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第12条) 各级预算应当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和跨年度预算平衡的需要编制。 (第32条) 各级一般公共预算可以设置预算稳定调节基金,用于弥补以后年度预算资金的不足。 (第41条) 明确各级一般公共预算超收和短收处理。(第66条) 建立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 规范超收和结余的使用 明确短收的处理办法 编制三年滚动财务规划 新预算法解读 4、实施中期财政规划管理 国务院下发《关于实行中期财政规划管理的意见》(国发[2015]3号),对实行中期财政规划提出明确要求。 (一)基本情况和存在问题 当前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总体可控,但大多数债务未纳入预算管理,脱离中央和地方人大监督。 存在主体混乱、渠道多元、成本高昂、风险集聚的趋势和特点。 四、规范地方政府债务管理, 严控债务风险 (二)新预算法规定——第35条 限制主体:经国务院批准省级政府可以举借债务 限制用途:只能用于公益性资本支出。 限制规模:在国务院下达的限额内举借债务。 限制方式:只能通过发行地方政府债券方式筹措, 不得为任何单位和个人债务提供担保。 控制风险:建立风险评估和预警机制。 新预算法解读

文档评论(0)

zyg_293010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