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小学科学骨干教师培训体会.doc
工作精彩,生命才会更精彩
小学科学教师研修报告
有幸参加了小学科学骨干教师培训,收获很多。收获的知识和理论还在其次,最主要的是通过与专家和同行的学习和交流,让自己产生了思考教育、思考科学教学的欲望,有了不断提高自己的紧迫感。从教二十多年,我有一个感受:教师活在当代,很无奈。社会、学校、家庭要求我们把学生教育成有思想、有个性、健全的人,但在衡量教师的工作时,都不约而同的用着同一把尺子,那就是;学生的成绩。品质与个性应该是一个因果关系,有了好的品质,自然会有一个好的成绩。但现在却把二者放到一个并列的位置,如果把培养学生品质放在第一位,需要时间,可能是三年或五年,好的成绩才得以体现,但社会、学校、家庭等不得,教师的生存需要和自尊等不得,没办法,我们只有一面加强学生健全品质的培养,一面用尽或积极或消极的手段取得好成绩。结果是既不能让每个学生成绩优异,也不能让每个学生健康成长。这是社会问题,我们无力去改变。但做为教师,职业的特点要求我们尽可能为学生的成长做点什么,这里,我根据学习期间与专家的交流和自己的教学体验,整理了几个观点,请专家指导。
学校教育的发展应该有一支善于合作的教师队伍
教育是社会、家庭、学校、教师、学生及其他与教育因素结合在一起的共同体,象一台机器,经过最初的磨合,各个部件互相配合,才能保证机器的良好运转。但我们的教育缺乏合作的态度,我们教师缺乏合作的精神。这种现状源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的成功观,反应到学生身上,就是“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一个懵懂的孩子,从背起书包的那一天起,便被家长和学校推进了“斗兽场”,丰富的生命被一路碾压过去,青春被碾成一张张薄薄的试卷。反应到教师身上,则是把四五十位学生圈在教室里,把门一关,在自己的独立王国里,用尽积极和消极的手段,让学生考出好成绩,让自己能在各种评比中风光无限,同时满足自己所谓的“成功”感。我们不反对竞争,竞争与合作,本来是一体的,好的竞争其实就是好的合作,并通过合作达成双羸,从某种意义上讲,合作比竞争更为重要。而“人上人”的成功观是摒弃合作的,片面强调竞争。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希望自己成功,这本无可厚非,一个真正成功的人会以平静的心态去看待周围的人和事,在与他们的合作中去完善自己,从中获得幸福。而许多世俗意义上的“成功者”,往往会在一些人面前自傲,在另外一些人面前自卑,他们时时预防自己被超越,因此生活在一种紧张之中。
正常的教师关系应当是一种“合作性”的同事关系。我们都生活在地球上,都工作在一个单位中,我们之间是彼此共生的关系,而不是你死我活的争斗关系。如果你敢于把自己的课堂时时对同事开放,你能够把自己的思想时时与同事交流和分享,如果你有把自己教学中的缺点公开在他人面前,并能思考并选择性接受别人的思想,那我们就是在逐步走向真正的合作。
其次,合作离不开对话。人的本性是拒绝对话的。因为每一个人几乎都是从自我出发的。对话与谈判、争论不同,它不是为了改变,而是为了认识。真正的对话不在乎输赢,不存在妥协,只有追求平等、自由、公正地进行沟通。在对话的背后,体现的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分享精神,分享了知识和经验,分享了理念和精神,分享了彼此成功的喜悦和失败的教训。
我们每个学期都会有教研课活动,每个周都会有组内教研,这只是合作的一种表现形式。我们学校的教学已经达到一个巅峰,但我们所追求的不仅是保住这个巅峰,我们需要超越。我们每个人都在“坐井观天”,自己小圈子中的思维模式是“井”,而学校的整体和教育的大形式才是天,我们要从“井”中爬出来,不断地通过对话来反思自己,借助他人来观察自己的思维,都必须秉持一种诚恳的反省态度,打破种种见解,在交流中不断完善自己,才可能融入到“天”中,才可能实现真正意义上实验小学教育工作的超越。
保持“沉静”的心态,创建“倾听”的课堂教学
在评价一堂课的优劣时,我们总会把“课堂气氛活跃”做为其中的一个标准,老师声情并茂,学生小手林立,就是一堂好课,我们是不是思考过这样的几个问题:对于教师的表演,学生是怀着怎样的情绪接受的?教师提出问题之后,学生立马把手举起来,是不是经过了深入的思考?他收获了什么?在教师“你真是爱思考的孩子”“你太棒了”背后,学生那颗激动的心,还能不能在短时间内去接受课堂教学?如果这些问题的答案是消极的,那课堂上这种繁荣的背后透出的是一种浮躁。
教育不能速成,教育是“慢”的艺术,教育是塑造人的艺术,是快不得的。人毕竟不是工厂里的产品,是不能讲不合格率的。做为教师不能急功近利,需要一种沉静的心态。
如何保持沉静的心态呢?首先,做为教育工作者,要对教育本身的复杂和生命本身的神秘保持足够的敬畏之心。教育不是教师洞悉了教育的全部真相之后的高调“布道”,而是怀着一颗敬畏之心与学生生生不息的对话。表现到课堂上,则更多的表现为一种润泽的师生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