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3、十三经 《易经》、《书经》、《诗经》、 《周礼》、《仪礼》、《礼记》、 《春秋左传》、《春秋公羊传》、 《春秋谷梁传》、《论语》、 《孝经》、《尔雅》、《孟子》。 4、春秋三传 《左传》 《公羊传》 《谷梁传》 因为这三部都是为解说《春秋》而作,所以它们又被称作“春秋三传”,《左传》又名《春秋左氏传》。 5、二十四史 指旧时称为正史的二十四部纪传体史书,即: 《史记》(汉司马迁) 《汉书》(汉班固) 《后汉书》(南朝范晔) 《三国志》(晋陈寿) 《晋书》(唐房玄龄等) 《宋书》(南朝梁沈约) 《南齐书》(南朝梁萧自显) 《梁书》(唐姚思廉) 《陈书》(唐姚思廉) 《魏书》(北齐魏收) 《北齐书》(唐李百药) 《周书》(唐令狐德棻等) 《隋书》(唐魏征) 《南史》(唐李延寿) 《北史》(唐李延寿) 《唐书(旧唐书)》(五代后晋刘昫) 《新唐书》(宋欧阳修、宋祁) 《五代史(旧五代史)》(宋薛居正等) 《新五代史》(宋欧阳修) 《宋史》(元脱脱等) 《辽史》(元脱脱等) 《金史》(元脱脱等) 《元史》(明宋濂) 《明史》(清张廷玉等) 6、古代姓名的由来 据徐俊元等三位学者研究,大致有这十多种类别: (1)以姓为氏。远古部落氏族的标志符号作为姓,有姬、姜、姚、任、伊等姓。 (2)以国名为氏。夏、商、周三代,有许多大小诸侯国,各国子孙后代便以国名为姓。有程、房、杜、雷、廖、刁、彭、韦等姓。 (3)以邑名为氏。帝王及各诸侯国国君分给同姓或异姓卿、大夫的封地叫邑、采邑。卿、大夫的后代或采邑的人,有的便将邑名作为氏。有苏、上官等姓。 (4)以乡、亭之名为氏。有裴、陆、欧阳等姓。 (5)以居住地名为氏。有东门、西门。 (6)以先人名或字为姓。齐国大夫童刁的孙子以刁氏传世。周平王的庶子,字林开,其子孙以林为姓。 (7)以次第为氏。按兄弟排行取姓,如老大以伯、孟为姓,老二以仲为姓。老三、老四则分别姓叔、季。 (8)以官职为姓。有籍、监、库、仓、将军等姓。 (9)以技艺为姓。从事巫术的人,后代便姓巫。从事冰凌的人,后代以凌为姓,还有卜、陶、匠等姓。 (10)以谥号为姓。 (11)因赐姓、避讳而改姓。 (12)爵位称号及爵系为氏。有皇、王、公、候、王叔、王子、王孙、公子、公孙等姓。 (13)古代少数民族融合到汉族中带来的姓。 郑 秦 晋 氾南 军秦 军晋 函陵 烛之武说服秦君的三点理由: 一、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二、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三、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亡郑 无利,有小害 对秦 舍郑 无害,有小利 对秦 亡郑 将有大害 对秦 分析利弊,层层深入 (表面) (深入) 点拨:烛之武为了说服秦穆公退师,采取了高超的攻心战术,大体说来分为五步: 第一步:欲扬先抑,以退为进(郑既知亡矣)。 第二步:阐明利害,动摇秦君(邻之厚,君之薄也)。 第三步:替秦着想,以利相诱(君亦无所害)。 第四步:引史为例,挑拨秦晋(君之所知也)。 第五步:推测未来,劝秦谨慎(唯君图之)。 善于分析利弊 讲究语言艺术 善于揣摩心理 烛之武的游说艺术 善于利用矛盾 机智善辩的外交家 以“利”巧攻心理 以“害”巧析形势 以“史”巧施离间 这段说辞,只有125字,表现出烛之武高明的心理战术和精彩的外交辞令。他看准了秦晋联合攻郑各有所图,而若取郑则客观上只会对晋有利,而对秦不仅无利,还会招祸。若秦穆公明白了这一层,就很可能反过来弃晋帮郑,烛之武抓住了秦穆公这一心理、晓之以利害,终于打动了对方。而烛之武的说辞更妙之处在于他心里处处为郑着想,但口口声声说的是为秦,这就容易被秦伯接受。整段说辞,分析利害,委婉曲折、面面俱到、步步深入、层层紧逼,句句打动对方,显示出极强的说服力。 这说明作者在描写人物语言方面,尤其是在描写外交辞令方面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郑 秦 晋 氾南 军晋 函陵 军秦 秦 晋 郑 氾南 军秦 晋军 函陵 烛之武退秦师 秦晋围郑 (起因) 烛之武 说服秦伯 (经过) 秦晋退师 (结果) 理由(无理于晋;贰于楚) ●《烛之武退秦师》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