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穗部和颖果维管束系统的发育解剖学研究-麦类作物学报.PDF

小麦穗部和颖果维管束系统的发育解剖学研究-麦类作物学报.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小麦穗部和颖果维管束系统的发育解剖学研究-麦类作物学报

麦类作物学报  2009 ,29 ( 1) :9399 J ournal of Triticeae Crop s 小麦穗部和颖果维管束系统的发育解剖学研究 熊 飞 ,孔 妤 ,孟秀蓉 ,陆 巍 ,马守宝 ,王 忠 (扬州大学 , 江苏省作物遗传生理重点实验室 ,江苏扬州 225009) 摘  要 : 为了研究小麦穗部和颖果维管束的特性 , 以中筋小麦品种扬麦 16 为材料 ,通过光学 、电子和荧光显微 ( ) 镜等观察和分析了穗部和颖果中维管束的结构 、数 目、发育及其相互关系 。结果表明: 1 在花后 8~28 d 内,小穗 轴中央维管束被 T TC 染色很红 ,随后变浅 ;从花后第 4 d 起 ,小穗轴中央维管束对 I KI 着色 ,呈色持续至花后 24 2 ( ) d ,其后不呈色 。 2 花后 1~6 d ,颖果腹部维管束未完全分化成型 ,花后 12 d ,较完善的输导组织已发育形成 ,花后 ( ) 15~30 d ,腹部维管束发育成熟并发挥物质运输作用 ,花后 36 d ,维管束输导功能已基本丧失 。 3 花后 19 d ,颖果 维管束中筛分子有典型的伴胞 ,并形成筛分子伴胞复合结构 ,周围有大型的薄壁细胞 ,伴胞或薄壁细胞的体积比 筛管分子大 ,细胞质浓 ,线粒体密度大 ;花后 32 d ,颖果韧皮薄壁细胞外形不规则 ,许多细胞壁突出或内陷 ,大部分 ( ) 韧皮薄壁细胞核解体 ,线粒体数 目变少 。 4 穗轴节片维管束排列为内、外两环 ,外环的维管束较小 ,位于茎的边 ( ) 缘 , 内环的维管束较大 ,周围为基本组织所包围。 5 穗轴节片大维管束数 目从下而上逐减 ,上部和下部节片维管 ( ) 束下降幅度较少 ,而中部下降较多 ,但小维管束数 目变化与此相反 。 6 小穗轴基部维管束为 12 ~13 条 ,每小穗内 的第 1 小花基部维管束为 6~7 条 ,第 2 小花中为 5~6 条 ,第 3 、4 小花中为 3~4 条 ,第 5 小花以上各花中均为3 条 。 关键词 : 小麦 ; 穗 ; 颖果 ; 维管束系统 ; 解剖结构 ( ) 中图分类号 :S5 12 . 1 ; S3 13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1009104 1 2009

文档评论(0)

fengruili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