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浙江中西医结合内科学考试参考资料副高.docx
卫生系列高级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参考资料
(中西医结合内科学专业一一副高级)
一、 专业知识
(-*)本专业知识
1、 掌握中医、西医内科专业相关的基本理论,包括中医基础理论, 西医学的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临床免疫学、临床 生化、微生物学、医学统计学。
2、 熟练掌握中西医结合内科专业(包括:心血管、呼吸、泌尿、消 化、神经、血液和造血系统疾病、风湿性疾病、内分泌和代谢疾病、 传染病)的中西医基础理论。
3、 掌握中西医临床诊断技能,掌握实验诊断学、影像诊断学(包括
X线、超声、CT、MRI等)内窥镜诊断学等专业技术知识。
(二)相关专业知识
1、 熟悉与中西医结合内科有关的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肿瘤 病学等临床学科的中西陕基础理论知识。
2、 熟悉与中西医结合内科密切相关学科的理论,如临床药理学、细 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遗传学及流行病学等。
二、 专业实践能力
1、 熟练掌握中西医结合内科专业的常见病、多发病的中西医结合病 因和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及治疗。
2、 运用中西医结合手段和方法熟练掌握本专业的急症、危重病(急 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脑卒中、器官功能衰竭、酮症酸中毒、重症 肺炎、肺栓塞、中毒性菌痢、流行性出血热、支气管哮喘、气胸、大 咯血、消化道大出血、DIC等)的救治。
3、 掌握中西医结合内科一般疑难病症的中西医结合诊断、鉴别诊断 与处理原则,如:发热原因待查、淋巴结/肝/脾肿大原因待查、颅内 高压综合征、副癌综合征等。
4、 熟练掌握中西医结合内科各项临床常用的操作技术,女口:腰椎穿 刺术、胸膜腔穿刺术、骨髓穿刺术、腹膜腔穿刺术、常用组织活检术 及呼吸机、除颤器的使用等。
5、 熟悉中西医结合内科各项实验室及辅助检查操作技术,能熟练阅 读与分析报告结果;女口:心电图、胸部X线、CT、内镜检查、骨髓 细胞分析及常用临床检验化验项目等。
6、 对中西医结合内科常用药物的作用、副作用、药理及药代动力学 等知识均应有较全面的了解,在临床实践中能做到合理用药。
7、 对屮西医结合内科发展与动态要有较全面的了解,特别是中西医 诊断与治疗方面的新进展。
三、学科新进展
1、熟悉中西医结合内科国内外现状和发展趋势,不断吸取新理论、 新知识、新技术,如呼吸、循环、消化、泌尿、血液和造血系统疾病、 内分泌疾病、传染病等的研究进展,特别是一些重大疾病(如:心血 管病、糖尿病、恶性肿瘤);女口: 一些疾病的分子生物学、细胞遗传 学等方而的研究进展和一些诊疗新技术;女口:放射性核素检查技术的 单光子发射断层心肌显像(SPECT)、核磁成像检查技术(MRI)和 计算机断层扫描检查技术(CT)等临床检查技术在本专业领域的应 用,尤其是对于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或治疗上的应用价值。
2、 对相关学科近年来的进展有一定的了解。
对中西医结合内科近5年来的新进展有较全面的认识和了解。
附:普通内科专业病种
1、 呼吸系统疾病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慢性阻塞性肺病和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支气 管哮喘、支气管扩张症、各类肺炎、支气管肺癌、肺脓肿、胸膜腔积 液、呼吸衰竭、重症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等。
2、 心血管系统疾病
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心脏性猝死与心肺复苏、高血压病、冠状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脏瓣膜病、感染性心内膜炎等。
3、 消化系统疾病
食管疾病、胃炎、胃癌、消化性溃疡、肠结核、结核性腹膜炎、 炎症性肠病、大肠癌、肝硬化、原发性肝癌、肝性脑病、消化道出血、 肠癌、慢性腹泻、功能性胃肠病、胰腺炎等。
4、 神经系统疾病
脑梗死、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偏头痛、痴呆、帕金森氏病、 重症肌无力、癫痫、进行性肌营养不良、三叉神经痛、坐骨神经痛等。
5、 泌尿系统疾病
肾小球肾炎、药物等引起的肾小球疾病、肾病综合征、IgA肾病、 间质性肾炎、隐匿性肾炎、尿路感染、肾小管酸中毒、肾动脉狭窄、 肾功能衰竭等。
6、 血液系统疾病
缺铁性贫血、再牛障碍性贫血、溶血性贫血、巨幼细胞贫血、粒 细胞减少和缺乏症、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白血病、淋巴瘤、多发性 骨髓瘤、骨髓增生性疾病、脾功能亢进、出血性疾病如DIC、血小板 减少性紫瘢、血管性紫瘢、凝血功能障碍性疾病等。
7、 内分泌和代谢疾病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糖尿病、痛风、甲状腺炎、甲状腺功能减退 症、垂体瘤、代谢综合征、肥胖症、低血糖症、血脂代谢异常、骨质 疏松症等等。
8、 风湿性疾病
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反应性关节炎、韦格纳肉芽肿、系统 性红斑狼疮、系统性血管炎、干燥综合征、多发性肌炎和皮肌炎等。
9、 传染病
病毒感染性疾病如病毒性肝炎、乙型脑炎、流行性出血热、传染 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艾滋病等;细菌感染性疾病如伤寒、细菌性痢疾、 败血症、破伤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等;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