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学设计------《雨巷》.doc

高中语文教学设计------《雨巷》.doc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中语文教学设计------《雨巷》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学科 语文 教材名称 高中语文必修Ⅰ 教材出版社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题 《雨巷》 年级 高一 学期 一 学段 第1学段 教 学 目 标 1.培养学生对现代诗歌的感知、体验能力;   2.训练学生对诗歌意象的认识能力;   3.掌握丁香姑娘的象征意义;   4.掌握现代诗歌基础知识,把握诗人的诗歌风格。 学习者特征 全班57人,其中男生33人,女生24人,年龄在15-16岁之间,对语文的认识不是很清楚,听、说、读、写能力一般;但刚升入高中,学习动机单纯,对高中生活充满幻想,囿于生活经验的不足,表情达意直接简单;受中考的影响,大多数学生喜欢“填鸭式”“满堂灌式”的教学方式,思维即不敏锐,也不活跃。由于年龄的关系,对现代诗歌有热情有憧憬。 文本教材与信息技术整合点 《雨巷》是高中语文(必修一·人教版)第一单元第二课《诗两首》中的第一首,她是“雨巷诗人”戴望舒的成名作,是一首优美的抒情诗。诗歌“形象大于思想”的特征要求我们在课堂上调动生活经验,展开联想,进行再造想象,把诗歌中的形象呈现出来。但诗歌是语言艺术,它是用最精炼的语言表达最丰富的内涵,跳跃性非常大。要在断断续续的语言中再造形象,不借助其他手段,其难度不难想象。这时,信息技术的作用就体现出来了,我们可以借助音像视频等资源,立体化地把诗歌的形象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 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 先营造朦胧凄迷的氛围,带领学生进入诗境,然后抓住“意象”深入文本,在“读读(文本)—说说(画面)—补补(情节)—谈谈(感受)”的过程中深化对诗歌中的形象理解。   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准备 多媒体教室   《江南雨巷》视频 舞蹈《雨巷》视频   《雨巷》乔榛的朗诵音频   PPT课件 教学过程 课时 环节 教师活动   (教学内容的呈现) 学生活动   (学习活动的设计) 设计意图 共 一 课 时 一、 导入新课 由“雾里看花,水中望月”的生活经验引出朦胧美,再播放《江南雨巷》的视频,营造一种朦胧凄迷的氛围,给课堂定下一个低沉、伤感的感情基调。我们刚刚领略了《沁园春·长沙》的激烈雄浑的感情、奔放壮阔的气势 ,今天我们来学一首风格截然不同的现代诗——戴望舒的《雨巷》。   欣赏图片视频,静静地感悟。谈一谈生活体悟。 学生体悟“距离产生美”的生活哲理,领会朦胧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美,迅速进入诗歌意境当中。 二、 初步感知 组织学生倾听乔榛朗诵地《雨巷》,提醒学生注意把握节奏、情感和领会诗歌朦胧的意境。同时完成正音、释词等工作。 自主学习,主要倾听朗诵,对诗歌产生亲近感。 延续氛围的营造环节,在领略朗诵时,尽量引导学生亲近诗歌。 三、学生感知诗歌   组织学生朗诵诗歌,并及时给予恰当的评价。提出开放性的思考题:诗歌中有什么地方吸引着你令你着迷,还有什么地方让你困惑?并想一想原因。 学生朗诵诗歌,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如:齐读、分组读等。发现诗歌的闪光点、疑难点。 让学生有与文本对话的机会,能够在深入文本的过程中得到独特的感受与体验。 四、介绍作者及背景   投影作者照片,了解作者的生平及创作风格,提问思考:作者此时正是风华正茂的时候,却为何写出如此伤感的诗歌?借此引出对诗歌时代背景的介绍。 把握作者前期的诗歌风格(朦胧含蓄),了解背景,把它作为解读诗歌的一把钥匙。 这是鉴赏诗歌必不可少的环节之一——“知人论世”。 五 、再读诗歌,赏析诗歌 再次倾听乔榛朗诵的《雨巷》,学生小声地跟读。结合PPT中的相关图片,组织学生探讨诗歌闪光的地方。结合学生的发言,引导学生利用合理的想象解决情结的补充、意象的把握等问题。 说一说诗歌里的故事。   谈一谈诗歌中的美点、亮点、疑点。 鼓励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充分调动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 六、抓住意象,领会朦胧的意境,分析丁香姑娘的象征含义   小结学生发言,充分肯定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质疑能力。抓住六个意象,结合舞蹈视频《雨巷》和相关图片,领略由这六个意象(油纸伞、雨巷、丁香、“我”、姑娘、篱墙)营造出来的朦胧凄迷的意境。以“我给丁香姑娘穿一件什么样的衣裳?”为引子,来讨论“丁香姑娘”的象征意义和“是‘我’像丁香姑娘,还是丁香姑娘像‘我’?” 两个问题。   1.领略六个意象营造出来的朦胧凄迷的意境;   2.看谁能为丁香姑娘穿一件合适的衣服,引导学生从颜色、款式、质地等方面去思考如何才能与诗歌的情感、意境等相吻合。观看视频,进一步理解诗歌形象。   3.讨论“诗人为何如此痛苦?”,了解“诗言志”的特征。 要理解人物形象的意义,就要找到独特的切入点,既让学生有话可说,又能有所体悟。 七、小结布置作业 《雨巷》在断句中将纷

文档评论(0)

183****348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