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CVST — 6.2 溶栓治疗 6.2.2 系统性静脉溶栓 操作快速、简便,治疗费用相对较低,而且尿激酶或(r-tPA)溶栓效果确切。 用量:尿激酶,50~150万U/d,5~7d(同时检测纤维蛋白原≥1.0g);r-tPA,0.6~0.9mg/kg,总量≤50mg; CVST — 6.2 溶栓治疗 6.2.3 静脉窦接触性溶栓 对血栓形成时间较长、溶栓速率较慢的患者,持续泵入尿激酶增加静脉窦再通率,缩短静脉窦再通的时间。 用量:尿激酶50~150万U/d,静脉点滴,2~4次/d,3~7d,具体用药时间根据患者临床症状改善、影像学是否证实静脉窦基本通畅来确定。 ①目前尚未有充分证据支持CVST患者行系统性静脉溶栓,小规模病例系列研究支持静脉窦接触性溶栓治疗。 ②对于部分充分抗凝治疗病情仍进展的CVST患者,排除其它引起恶化的情况,可考虑静脉窦接触性溶栓治疗,系统性静脉溶栓需要更严格病例挑选(尤其针对那些无颅内出血或大面积出血性梗死有脑疝风险的患者)。 共识建议 CVST — 6.2 溶栓治疗 6.2.4 动脉溶栓 经颈动脉穿刺,尿激酶10万U/d,1次/d,5~7d,10~25min缓慢注射,交替穿刺颈动脉。 经股动脉入路,尿激酶溶栓总量以50万U为宜。 CVST — 6.2 溶栓治疗 6.2.5 机械碎栓 目前国内外有切割血栓、球囊、保护伞及solitaire拉栓等方法机械碎栓。 6.2.6 支架成形术 对于正规治疗>6个月、慢性血栓、局部狭窄、症状无改善,远、近端压力差>10mmHg的患者,可考虑支架成形术。 共识建议 ①目前尚未有充分证据支持CVST患者行动脉溶栓治疗。 ②机械碎栓技术和支架成形术有病例报告和小规模病例系列研究所支持。 使用抗凝治疗后仍发生临床恶化 静脉梗死发生占位效应 脑出血引起颅内压升高 常规的内科治疗方法效果不佳 则考虑使用上述介入治疗措施 小 结 流行病学及原因:发病率低、高凝状态(产褥、感染) 诊断:临床症状:头痛 癫痫发作 进行性视力下降 局灶神经功能障碍 辅助检查:腰椎穿刺检查 影像检查:CT、MRI、静脉造影(CTV、MRV、DSA) 治疗:抗凝治疗、溶栓治疗 Thanks! 静脉系统更精彩…… 中国脑静脉系血栓形成指导规范 (2016.06) -----衡水市冀州区医院 中国脑静脉系血栓形成指导规范 组长: 范一木 成员: 李宝民 王拥军 王大明 缪中荣 吉训明 刘丽萍 莫大鹏 贾 强 国家卫生计生委脑卒中防治工程委员会 上矢状窦 Galen 静脉 海绵窦 颈静脉 乙状窦 横窦 直窦 下矢状窦 上岩窦 下岩窦 眼静脉 面静脉 CVST 颅内静脉和静脉窦血栓形成 (cerebral venous and sinusthrombosis,CVST) 1825年由Ribes描述,多来自尸检结果; 1942年,lyons描述系统性抗凝治疗CVST,但不能溶解已形成的血栓; 1971年,Vines等对CVST 患者进行系统性溶栓治疗; 1988年,Scott经颅钻孔进行接触性溶栓治疗; 1991年,Barnwell利用血管介入进行静脉窦接触性溶栓。 CVST— 背景 抗凝 VS 溶栓 我国CVST现状 国家卫生计生委脑卒中防治工程委员会 中国脑静脉系血栓形成指导规范 CVST — 1、流行病学特征及病因 CVST约占所有卒中的0.5%~1% 多见于孕妇、服用口服避孕药的女性 多见于<45岁的年轻人群 CVST — 1、常见的病因 ①遗传性高凝状态 ②获得性高凝状态 ③感染 ④炎性反应和自身免疫性疾病 ⑤肿瘤 ⑥血液病 ⑦药物 ⑧物理因素 ⑨其他因素 CVST — 2、病理学及病理生理学改变 静脉性梗死及局部脑水肿 静脉高压 血-脑屏障破坏、有效循环血量降低出现脑水肿; 脑脊液吸收障碍造成颅内压增高。 CVST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