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愁(散文).docVIP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乡愁(散文)

PAGE 5 乡 愁 潘石小学 赵传立 “多少年的追寻,多少次的叩问。 乡愁是一碗水,乡愁是一杯酒。 乡愁是一朵云,乡愁是一生情。 年深外境犹吾境,日久他乡即故乡。 游子,你可记得土地的芳香。 妈妈,你可知道儿女的心肠。 一碗水,一杯酒,一朵云,一生情。” 这是中央电视台大型纪录片《记住乡愁》的一首主题曲。每当听起这首歌曲,便想起我的家乡,想起老家的人们夏夜在大街上乘凉的情景。 家乡的人们忙了一天的农活,回到家里,洗去一天的汗水和劳累,换上衣服,匆忙吃过晚餐。这时,热气已下去了,男女老幼拿着小凳子走出家门:大门前、道路旁、池塘边的柳树下,或十人八人一簇,或六七人一团坐下来,拿着芭蕉扇不停地摇着。他们开始是谈论一天的劳动,彼此讲完后,在聊聊一天的新鲜事。这时,人越聚越多,不时传出阵阵爽朗的笑声。孩子们自由、洒脱,相互追逐着,嬉闹声飘荡在整个村子的上空。有时候他们的吵闹声惊扰了大人们的交谈,变各自斥责自家的孩子,说他们过于顽皮。孩子们停下来,托着双腮蹲在人群旁边开始听似懂非懂的事情。 最热闹的是村东头小桥上,那里的人最多,老人们说那里最凉快。原因是小桥下潺潺流淌的河水,永不停歇,村头绿树成荫,白天晚上都适合乘凉。这里有聚集了两帮人,一帮人津津有味地听着老爷爷讲家乡过去的故事,老爷爷边讲边捋着白白的长胡须,虽然每晚讲得大部分重复,但人们还是听得凝神专注。如今,每当想起家乡,哼起儿时的歌谣,泪里就流出老爷爷的故事。这在我脑海里是印象最深的事情。 另一帮人在听一位老奶奶讲牛郎织女的故事,老奶奶不时抬头指着天空告诉人们哪是“天河”,哪是“牛郎”哪是“织女”。孩子们听得很入迷,姑娘和小伙子并没有向天上看,直愣愣地伫立在一旁像是想着什么事情。老奶奶讲完,使劲呼打两下扇子,可能是要赶走身边的蚊虫,又接着讲下一个故事……打那时起我对夏夜乘凉着了迷,总盼着太阳快点落下去。如今聊起儿时听过的那些故事,对童年的时光油然产生无穷的眷恋,离开家乡越久,思念就越深。 孩子们的睏意上来了,有的打瞌睡。大人们也觉得身上有了凉意,也就到了散的时候了。大约近十点半多钟吧(那时都没有手表),人们都各自回家了。不过大街上还有一两帮人没走,彼此谈笑得正起劲,他们还要待上半个时辰,是要坚持到最后。 每到夏季来临,老家的夜晚总是这种情景。所以,今年的暑期,我决定回老家再看一看,找一找儿时的记忆。 我们家搬进城里近二十年了,老家还有年逾花甲的大伯、大娘。由于工作忙,近年来一直没有回过老家,不知道大伯大娘生活的怎样,一大早,我们一家就动身了。 大娘清早起来,把家里洒扫庭除,所以一进大门,就觉得院里很光鲜洁净,亮亮堂堂。知道我们回家,大伯还特意买下菜,准备给我们包饺子吃。 走进屋门,我首先看到他们刚买的空调,立在客厅的一角,闪闪发亮。42吋液晶电视上没有一点尘土,看来买了不过多久。电冰箱、沙发也像新购置的。冲门口的八仙桌上放着一个大鱼缸,(老家的规矩,上岁数的人,冲门口都要摆八仙桌的,贵客来时,邀请坐在八仙桌两旁。奶奶在世时也如此。)鱼缸里红色、黄色的几条小金鱼自由地嬉戏。北墙上还挂着两块暖气片,那是他们自家冬季烧土暖气用的。西旁房顶上还安了太阳能热水器。看到这些,蓦然新生一种愉悦的心情,产生一种沁人地涌动:农村富了,农民富裕了,我们的国家真是走进了新时代,城乡没什么差别了,事实不就摆在眼前嘛!我问大娘:“空调常开吗?”大娘说不常开,只有天很热的时候,两个小侄子来写作业时,开一会儿。我告诉大娘用空调要注意身体,也不要调得温度太低,大伯还有腰疼、腿疼的毛病,睡觉前一定要把空调关闭。 中午饭大娘做了好多菜,又端上不凉不热的饺子,我们全家都说大娘包的饺子好吃,有滋有味。老家的人总是淳朴的,跟奶奶一起过日子时,平时总是俭朴细用,来了客人做饭菜油和其他佐料用得毫不吝啬。大娘看来又是老家的继承人了,六十多岁了,已经合格了。 晚饭在大哥家吃的。他比较忙,菜不是自家做的,是让饭店送来的。我埋怨哥哥这样做太破费。他说平时忙家里来了客人总是这样。哥哥给我谈了很多很多家里、村里的事情,我了解到老家的人们一辈辈还是那么勤劳,这么好的时代怎能不富裕呢? 夜幕终于拉下来了,触动起我儿时的回忆,美好的时刻来到了,人们又该去大街乘凉了,老人们又该讲故事了,孩子们又该在街上跑来跑去了。于是,我走出大哥家门,急匆匆来到大街上。哎,怎么没人呢?大街上,池塘边的柳树下,村东头的小桥上连一个人影也不见。莫非人们还在吃晚饭?像小时候那样,我去呼唤我的几个好伙伴,他们见了我笑个不停,又问这问那,还像儿时那样那么友好,那么热烈、亲近。致使我们不知从哪说起。我说:“为什么没人到大街上乘凉了?我们小时候夏天晚上街上多热闹哇!怎么不见人了呢?”“早就没人出来了。”几个伙伴同时说。我听他们述说着老家的变化。 现在老家的人们,家里

文档评论(0)

zijingling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