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北魏均田制下产权制度变迁分析解析资料.doc

北魏均田制下产权制度变迁分析解析资料.doc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北魏均田制下产权制度变迁分析解析资料

PAGE PAGE 11 北魏均田制下产权制度变迁分析 杨 勇 (华东师范大学商学院,上海,200062) 【内容提要】本文着眼于新制度经济学的有关理论,对我国历史上的均田制进行了分析,认为作为国家强制性的制度变迁形式,均田制依靠国家的力量得以推行,为国家建立税收基础,实现国家租金收入的最大化。但是,在均田制实施的过程中,却遭遇到了来自下层的变通与退出力量,使得均田制度的演进过程呈现出既定利益结构下的诱致性变迁。 【关键词】制度变迁、均田制、变通、退出 Equally Dividing Field System:A Property Right Institutional Change of the Soil YANG Yong (School of Business,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62, Shanghai, China) 【Keywords】Institutional Change、Equally Dividing Field System、Alternative、Exit 【Abstract】Based on the theory of New Institutional Economic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Equally Dividing Field System in Chinese history. It argues that Equally Dividing Field System is a compulsive institutional change of the Country, so it needs the state power to enforce it, in order to construct the tax base of Country and make Country to get as much as revenue. But, in the procession of the Equally Dividing Field System, there are the powers of alternative and exit, which come from the low stratum, and these powers make the Equally Dividing Field System change to different direction. 【研究领域】 经济史 北魏均田制是中国土地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它上承井田制、限田制以及占田制的思想,下启隋唐的均田制,在我国历史上存在了近三百年,是自秦废井田以后最重要的一次土地制度的变革。作为一种重要的土地制度的变革,其内在含义就在于土地产权的重新界定和演进,本文在国家与土地所者之间博弈的框架中对均田制中的土地产权进行分析,以发现我国土地制度演进的内在规律。本文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回顾了关于产权以及制度变迁方面的有关理论,第二部分分析了均田制下的土地产权形态,第三部分对均田制下变通力量进行了讨论,第四部分为评论性结论。 一、已有的讨论:产权与制度变迁 一、国家的目标 诺斯在其新古典国家理论中,将国家提供服务的目的界定为两个,一是“确立一套基本规则以保证统治者自己收入的最大化,”即统治者租金的最大化;一是形成“一套能使社会产出最大化而完全有效率的产权,”即保护有效率的产权。不过诺斯注意到,国家上述两个目的并不总是完一致,因为“在使统治者(和他的集团)的租金最大化的所有权结构与降低交易费用和促进经济增长的有效率体制之间,存在着持久的冲突。” [美 [美]道格拉斯?C?诺斯,《经济史中的结构与变迁》(中译本),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24-25页。 但是,国家作为在“暴力潜能”方面具有优势的组织,一方面可以为现有的产权结构提供有效的保护;另一方面还可以为了达到自己的租金最大化的目标而实施强制的产权制度变迁。特定的制度决定特定的产权结构,如果产权纯粹是一种个人之间的契约,并且可以通过个人信用得以履行,国家就不再构成产权安排中的一个必要成分。然而,当产权经济学家阐述产权的实施时,通常都要强调产权的被保护和实施。这就要求超越个人之间平等权力的强制权力的存在,国家由于其特有的“暴力潜能”就自然而然地扮演了这个角色。所以,当现有的制度结构不能适应国家租金最大化的要求的时候,国家就可能通过强制的力量来实现制度变迁,形成新的产权结构。 二、强制性制度变迁和诱致性制度变迁 林毅夫(1989)在其经典论文中对制度变迁的形式进行了诱致性制度变迁和强制性制度变迁的区分,认为“诱致性制度变迁指的是一群(个)人

文档评论(0)

lau15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