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必修一 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资料.doc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必修一 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资料

必修一: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情景类: 1.下列关于公元前210年某家四兄弟情况的叙述,不确切的是 (C) A.老大应征筑长城,多年未归 B.老二应征去戍边,有人捎信说他阵亡了 C.老三是书呆子,整天在街上看诸子散文之类的书 D.老四收入粮食1000斤,全家人还经常挨饿 2. 下面是关于秦筑长城的诗句,你认为谁的观点比较全面客观 (D) A.“祖舜宗尧自太平,秦皇何事苦苍生.不知祸起萧墙内,虚筑防胡万里城.” B.“秦筑长城比铁牢,蕃戎不敢过临洮.虽然万里连云际,争得尧阶三丈高.” C.“秦皇筑长城,乃为万世利.连山绝谷势蜿蜒,雄图自足制中外.” D.“当其兴大役,天下皆痍疮.以之召祸乱,不旋踵灭亡.岂知易代后,功及万世长.” 3.山海关某段长城的残垣断壁旁边有一座石庙,导游说这是宋代人为纪念秦朝孟姜女在这里哭倒长 城而建,残垣断壁就是哭倒的长城的遗迹。下列有关石庙真伪的议论最有说服力的是 (C) A.不大可能,因为孟姜女的故事是虚构的,石庙不可能为一个子虚乌有的人物而建 B.完全可能,不管孟姜女是否真有其人,关键是有哭倒的长城的遗迹的确存在 C.不大可能,因为秦长城根本不过山海关,山海关在宋代为契丹占据 D.完全可能,因为宋代的长城通过山海关,人们就认为孟姜女是在这里哭倒长城的 4.“时方镇阙守帅,稍命文臣权之,又置转运史,通判,为之条禁,文薄渐为精密,由是利归公上 而外权削矣。”其实质目的是 (C) A.削弱朝中大将兵权 B.加强皇权 C.防止藩镇割据 D.使地方上的军、政、财三权分离 5.(2010年5月泉州一中高三最后模拟14题)近期热播的电视剧《汉武大帝》,让观众领略了“秦皇汉武”的风采。银幕艺术往往真实与虚构并存。下列电视剧情节中与史实不符的是 ①《隋唐英雄传》中隋灭陈的战争场景炮声雷动 ②《大宋提刑官》中内阁大学士位高权重 ③《康熙大帝》中军机大臣跪奏笔录 ④《台湾1895》中的李鸿章说出“八国联军刚刚火烧了圆明园”的台词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选官制度】 1.“群士慕向,异人并出……儒雅则公孙弘、董仲舒、兒宽;……文章则司马迁、相如;滑稽则东方朔、枚皋;……奉使则张骞、苏武;将率则卫青、霍去病;受遗(托孤)则霍光、金日(砃);其余不可胜纪”,与上述人才兴盛有关的制度是(B) A、世官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 2.东汉时期的民谣说:“举秀才,不识书,举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直如弦,死道边,曲如钩,反封侯”。材料反映 (C) A.察举制的没革 B.科举制兴起的背景 C.察举制的弊端? D.出身门第成为选才标准 3.“统治中国的是一个由学者组成的统治集团即文人学士集团,他们为中国提供了一种赢得欧洲人敬佩的有效稳定的行政管理。另一方面,也正是这一制度,扼杀了创造力,培养了顺从性。”这是对下列哪一制度的评价 A.战国的军功爵制 B.汉代的察举制 C.唐朝的科举制 D.明代的科举制 【解析】D 首先根据材料信息明确这是对科举制的描述,其次材料既强调了科举制的积极作用,也突出了它的弊端,这符合明代科举制的特点,即八股取士扼杀了创造力,培养了顺从性。 4. (2010年4月苏北四市高三第二次调研4题)钱穆在《国史新论》中写道“自经此项制度推行日久,平民社会,穷苦子弟,栖身僧寺,十年寒窗,也可跃登上第。”材料中所说的这项制度指的是(D) A.世官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 5. (江苏省盐城市2010届高三第一次调研3题)历史学家钱穆指出“在此制度下,人民优秀分子均有参政之机会,新陈代谢,决无政治上之特权阶级”。这段言论主要揭示了 A.世官制维护了特权等级的利益 B.察举制有利于选拔各种人才 C.九品中正制打破了门第界限 D.科举制为知识分子提供了参政机会 6. 钱穆先生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说:“汉代从昭宣以下的历任宰相,几乎全是读书人……完全是因其是一读书知识分子而获人仕途。”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有 (C) ①官僚政治体制的确立 ②考试为主的选官制度实行 ③儒学地位的明显提高 ④文官做相便于限制其权力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西周分封制和宗法制】 1.福建土楼“承启楼”内一幅堂联:“一本所生,亲疏无多,何须待分你我;共楼居住,出入相见,最宜结重人伦。”这

文档评论(0)

lau15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