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14届 必一 第3、4课巩固统一和皇权加强
* 第3课 隋唐时期确立三省六部制 隋文帝(杨坚) (541—604年) 589年,隋文帝统一中国后,创立了三省六部制。 一、三省六部制的确立及其演变 唐承隋制,继续推行三省六部制。三省是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的合称,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尚书省下设六部,分别负责贯彻各种政令,三省之间既相互牵制,又互为补充,分工明确,提高了办事效率。同时,完整的相权被分割,避免了权臣独揽大权,有利于加强皇权。 唐太宗李世民 (公元599—649年) 隋唐时期确立三省六部制 皇帝 中书省 起草诏令 尚书省 负责执行 门下省 封驳审议 吏部 户部 礼部 兵部 刑部 工部 三省六部制的确立及其演变 唐朝 军事 行政 财政 枢密院 发兵权 宰相 度支 三司 盐铁 户部 三司使或称计相 宰相权 中书门下 宋朝 三省六部制的演变——二府三司制 元朝 中书省 工 刑 兵 礼 户 吏 三省六部制的确立及其演变 元朝 尚书省 门下省 汉武帝时期 战国立军功授官爵 二、选官制度 察举制:郡国向国家推荐人才 征辟制:中央和地方官府向社会争聘人才 容易导致的问题 西周贵族世袭 小集团 隋朝 隋炀帝 唐朝 设进士科;试策取士 隋文帝 规定贡士;设科推举人才 时务策、诗赋、文章 进士科 时务策、经义(帖经、墨义) 明经科 东汉时期的九品中正制 累世公卿 把读书、应考和作官三者紧密结合起来,揭开中国选举史上新的一页 “志行修谨”“清平干济” “孝悌有闻”“德行敦厚”“结义可称” “操履清洁”“强毅正直”“执宪不饶” “学业优敏”“文才秀美”“才堪将略” “膂力骄壮” “学业该通,才艺优洽” “膂力骄壮,超绝等伦” “在官勤慎,堪理政事” “立性正直,不避强御” 特征:分科举人 秦汉时期 秦朝的御史大夫 三、监察与谏议 监察制 度确立 汉武帝 在地方设刺史 中央设御史府 监察制度 谏议制度 三、监察与谏议 宋代设立谏官机构——谏院 隋唐三省六部制的门下省承担谏议和封驳 设立都察院,设监察御史 明清 设立按察使司 设立给事中,与六部对应,进行业务监督 地方 中央 第4课 一、汉唐宋时期地方与集权措施 1、汉代集权措施 (1)削藩 (2)平七国之乱 (3)推恩令 矛盾: 中央和地方的矛盾 一、汉唐宋时期地方与集权措施 2、唐朝集权措施 (1)节度使权力上升,藩镇制约地方 (2)平定安史之乱 (3)分解节度使权利 一、汉唐宋时期地方与集权措施 3、宋解决中央与地方矛盾的集权措施 (1)收兵权 杯酒释兵权; 统兵:殿前司、侍卫马军司、侍卫步军司 发兵:枢密院 一、汉唐宋时期地方与集权措施 3、宋解决中央与地方矛盾的集权措施 (2)削实权 夺节度使、州郡长官、武将权: 州郡直属中央 州郡长官下设通判 文臣做知州(州郡长官) 一、汉唐宋时期地方与集权措施 3、宋解决中央与地方矛盾的集权措施 (3)制钱谷 总结: 解决了中央和地方的矛盾 宋代后:突出了皇权和相权的矛盾 元世祖忽必烈 忽必烈建立元朝后,废除三省,实行一省制,只设中书省。中书省的长官为左、右丞相和平章政事,是元代的宰相。六部也归入中书省。 中书省 平章政事 左丞相 右丞相 元代宰相 六部 朱元璋 二、明清皇权不断加强 1、明朝皇权加强 承元制,设中书省 严控制,裁官员 撤中书,废丞相 置内阁,皇帝来控权 五府、六部理天下 明朝内阁设立的过程: 地位变得更加重要 可以“票拟”对奏疏的处理意见 明中期以后 地位逐渐上升,有专门的衙署和属官 参与军国大事的商讨 设立 内阁 明成祖 品秩较低,不参与决策 仅备皇帝顾问兼协理章奏 设立殿阁大学士 明太祖 特 点 职 权 名 称 时 期 中西方内阁制的不同 明朝内阁由皇帝任命,对皇帝负责,是皇帝统治工具。 西方内阁由选举产生,有独立自主权,对议会负责。 票拟就是起草对大臣奏章的审批意见。 批红就是皇帝对审批意见的认 可与否。 明成祖 南京皇城午朝门 南京皇城午朝门,即午门,是传达圣旨的地方,也是对大臣施“廷杖”的地方。原有城楼已毁。 胡惟庸案大捕杀 胡惟庸1355年投奔朱元璋。1370年升至中书省参知政事。后任丞相七年。朱元璋感到胡惟庸是极大威胁,以“擅权枉法”罪把他逮捕,并将其处死,牵连致死者达3万余人,史称“胡狱”。 胡惟庸被杀后,朱元璋废除丞相制度,使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皇权极大加强。 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今我朝罢丞相,设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 ——《皇明祖训》 *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