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五章 资产阶维新运动
第五章 资产阶级的维新运动 第一节 空前的民族危机和民族工业的 兴起 第二节 维新运动的兴起与发展 第三节 百日维新 第一节 空前的民族危机和民族工业的兴起 一、帝国主义在华强租海港和划分势力范围 二、帝国主义对华的资本输出 三、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一、帝国主义在华强租海港和划分势力范围 1895年中日甲午战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纷纷向清政府提供政治贷款,攫取筑路权、开矿权;强租土地;划分势力范围。中华民族危机日益严重 一、帝国主义在华强租海港和划分势力范围 1897年11月,德国借口 “巨野教案” ,出兵强占胶州湾。1898年3月,强迫清政府签订《胶澳租界条约》,租借胶州湾,成为列强瓜分中国狂潮的起点。 1898年3-6月,德、俄、英、法等国在旅大、威海卫、胶州、九龙、广州湾建立租借地,由租借国治理。成为列强的军事基地和进行政治、经济、文化侵略据点。 二、帝国主义对华的资本输出 (一)向清政府进行政治贷款 (二)争夺中国铁路的投资权 投资铁路是列强侵华的重要手段。截至1898年,列强在中国夺得6420英里铁路投资权,其中英国2800英里,俄国1530英里,德、法、美等国各数百英里。通过修筑铁路,列强控制铁路及沿线地区。 (二)争夺中国铁路的投资权 (三)投资中国矿山 (四)在华开设工厂 三、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一)发展的原因 1、民族企业和工商界人士的“实业救国” 2、清政府的“允许民间设厂”政策 3、大量破产失业人群,提供了充足廉 价的劳动力 (二)基本情况 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部分商人、地主、官僚投资新式工业。1872年,华侨民族资本家陈启沅在广东南海创办第一家民族资本经营的机器缫丝厂——继昌隆缫丝厂。 楼景晖—合义和丝厂(浙江) 张振勋—张裕酿酒厂(烟台) 严信厚—通久源纱厂(宁波) 杨宗濂—业勤纱厂(无锡) 夏粹萃—商务印书馆 张 謇—大生纱厂(南通) (三)发展中的困难和阻碍 1、无力与外国资本主义在华经济势力 竞争 2、承受国内封建势力压迫 第二节 维新运动的兴起与发展 一、维新运动的兴起 二、康有为的变法理论 三、维新运动的发展 四、变法维新与顽固守旧的争论 一、维新运动的兴起 随着洋务运动的开展和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出现,产生了中国第一代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他们大多由传统文人转化而来,接触到西方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学说。甲午战后,资产阶级改良思潮转变成为要求学习西方,变法维新,走资本主义道路改良运动。 二、康有为的变法理论 康有为,字广厦,号长素,广东南海县人。出身于官僚家庭,曾接受传统教育,后接触西方资产阶级社会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知识。1888年,第一次上书光绪皇帝,提出“变成法,通下情,慎左右”三项建议,要求学习西方,变法维新。主要著作有《新学伪经考》 、《孔子改制考》、《人类公理》等。 中国古代传统学术 六大学派:先秦子学、两汉经学、魏晋玄学、 隋唐佛学、宋明理学、清考据学。 两汉经学有今文经学和古文经学之分。历经秦火战乱,汉初儒家经典大都无先秦旧本。今文经指汉初由儒生口传,并用当时流行的隶书记录下来的经籍。古文经指汉代前期从民间征集或孔子故宅壁间所发现的用先秦古籀文字写成的经籍。 今文经学认为六经皆孔子所作,视孔子为托古改制的“素王”;注重阐发经文的“微言大义”,主张通经致用;以董仲舒、何休等为代表,最重《春秋公羊传》。而古文经学崇奉周公,视孔子为“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的先师;偏重训诂,与现实政治问题联系较弱;以刘歆、贾逵等为代表,最重《周礼》。 三、维新运动的发展 (一)康有为的前四次上书 1、第一次上书 1888年,向光绪帝上书。陈述变法图强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2、第二次上书 1895年5月2日,再次向光绪帝上书,即“公车上书”。提出“据和、迁都、变法”的主张。 3、第三次上书 1895年5月29日,第三次向光绪帝上书。基本上是重申“公车上书”的内容。这次上书递到了光绪帝手中。 4、第四次上书 1895年6月30日,第四次向光绪帝上书。提出了“设议院以通下情”的主张。 公车上书 《马关条约》签订时,康有为联合在北京参加会试的各省举人1300百人,联名上书光绪皇帝,痛陈民族危亡,提出拒和、迁都、变法的主张。这就是著名的“公车上书”。此后,康有为又多次上书光绪皇帝,反映了爱国救亡的要求。被传抄印刷,流传很广,促进变法思想的传播。 公车上书 公车: 汉朝时封建政府用车马接送被征举的读书人,后来,人们就用“公车”作为举人入京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中医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研究.doc VIP
- 江铃-江铃E400-产品使用说明书-E400豪华型-JX70021BEV-江铃E400使用说明书.pdf VIP
- ISO IEC 27017-2015 信息技术--安全技术--基于ISO IEC 27002的云服务信息安全控制实践准则.pdf
- 脑疝病人的护理课件(完整版).pptx VIP
- 4-6岁 《游来游去的水母》-美术课件.ppt VIP
- 100个超级有趣的冷知识.pdf VIP
- 指挥调度系统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VIP
- 公司节能减排方案.pptx VIP
- RBANS记录表(精分,重度抑郁,焦虑障碍,正常对照).docx VIP
- 重症医学科绩效考核.ppt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