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一历史民国时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英美烟草公司生产的老刀牌香烟 哈德门香烟的广告牌 中央银行总行 1928年11月1日,中央银行成立。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蒋介石建立南京国民政府,形成蒋(?介石)、宋(子文)、孔(祥熙)、陈(果夫,立夫)四大家族垄断资本集团、建立以四大银行(中央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农民银行)为活动中心,垄断全国金融,有发行纸币、代理国库、经理公债、管理外汇等特权,对百姓进行搜刮与掠夺。自1928年至1935年,宋子文、孔祥熙先后任南京国民政府财政部长、中央银行总裁。在蒋介石操纵下,构成宋氏家族霸占中国银行,孔氏家族霸占中央银行、交通银行,陈氏家族霸占农民银行的局面。 中央银行北京分行旧址(位于北京西城区西交民巷,现为中国金融出版社使用) 1931年中央银行天津分行 中央银行中华民国25年发行的纸币 中央银行中华民国19年发行的纸币 ——关金券 中央银行中华民国34年发行的纸币——金元券 四行两局的组建标志国家对金融控制的初步形成。1928年初,宋子文出任国民政府财政部长,鉴于政府财力有限,曾想利用中国银行改组为中央银行。他的办法是增加官股、实施国家银行的职能。但当时中国银行总经理张嘉敖明确表示不能接受。拖到6月,经过激烈争论,全国经济会议上终于通过建立国家银行的提案。提案宣称“仿效英法德美等国金融制度,设立国家银行。国家银行的业务,应专注于代理金库、统一发行、接收各银行存款、贴现票据、发行国币、集中全国现金、调剂全国金融、平定全国利率、辅佐国际汇兑银行等”。(6)中央银行于11月1日在上海成立。初定资本为2000万元,至1934年增至1亿元。这正是国民党政府垄断全国金融的第一步。接下来通过公债他们把资本分别渗透到了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和农业银行。(由于发行公债可以产生大量回扣,四行占有半数以上公债发行权自然也就占有这些回扣,其用途主要扩充了银行资本)加上30年和35年分别设立的邮政储金汇业总局和中央信托局,国民党通过此“四行两局”垄断全国金融。1935年币制改革的实行使政府对于金融的控制又加深一步。 ——摘自吕沁《南京政府施行国家资本主义的基础及方法》 在流通领域国民 政府实施“统购统销”政策和“专卖制度”。1938年10月和1942年3月先后公布《非常时期农矿工商管理条例》和《国家总动员法》,统制人民生活必需 品和对外出口物资,不准自由运销。如《非常时期农矿工商管理条例》规定》:经济部对指定物品的生产或经营之方法,原料之种类及存量,运销方法,售价及利润等,均“明定适当之标准”;对于指定之物品,得“收买其全部或一部”(13)。其管制机构包括复兴、富华公司(桐油、猪鬃、生丝、羊毛等);中国茶叶公司 (茶叶销售);农本局的福生庄(棉花、棉纱、棉布等);钢铁管理委员会(钢铁);燃料管理委员会(燃料);行政院液体燃料委员会(汽油、煤油、润滑油及酒 精等);采金局(金);水泥管理委员会(水泥);平价购销处(日用品等)和上文提到过的资源委员会(钨、锑、锡、汞、铋、钽及铜等外销矿产)等。 ——摘自吕沁《南京政府施行国家资本主义的基础及方法 》 1942年,(国民)政府把盐、烟、火柴和糖、茶叶、酒类物品纳入专卖事业局管辖,实行专卖。盐、糖、火柴、烟四类产品实施专卖的三年多时间里,专卖总额高达100亿法币。此项政 策非但使政府加强对商品经营的控制更带来了丰厚的财政收入。1942年为四亿七千多万元,1943年是十七亿四千多万元。 ——摘自吕沁《南京政府施行国家资本主义的基础及方法 》 知识链接 抗战时期的沿海工业内迁 林继庸《民营厂矿内迁纪略》(《工商史料》第2辑)。 《工商史料》第2辑 阅读与思考 材料一 1913年至1920年,全国新设面粉厂47个。1914年前,面粉每年入超。从1915年起,变为出超。1915年至1920年,面粉出超量由0.2895万吨增至17.2485万吨,增加了59倍以上。1913年至1921年,全国华资纱厂的纱锭,也由48.4万余枚增至124.8万余枚,增长了157.9%;织布机由2016台增对不起5825台,增长了188.9%。 材料二 欧战结束后,欧洲各国的面粉工业迅速复兴,从1921年起就开始抵制中国面粉的输入。1922年后,日本、美国、澳大利亚和加拿大的面粉和小麦开始大量输入中国。外资在华面粉工厂也开始扩展,使中国的面粉工业很快遇到了萧条的厄运。1922年6月,上海的面粉厂开工者占总数的75%,7月份减少至40%。1922—1926年,江苏省有5家新面粉厂成立,而倒闭者则达7家;天津的10家面粉厂有4家倒闭,其余6家屡经改组仍难以维持;东北的面粉厂则由原先的近30家减至十几家。 请思考,以上两组材料的数字变化说明了什么?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