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发刊词:简简单单学国学 1.背下来比什么都强。 2.我们再也会不去了。 3.别想一口吃个胖子。 4.不能求全责备。 5.慎用量化指标。 6.国学是面反光镜。 我们虽然再也会不去了,但我们必须要知道从哪里来的,要到哪里去,中间是怎么变的,最终的归宿在东方。崖山之后,再无东方。 一、孔子其人 孔子三十而立,从事社会活动,同时创办私学,聚徒讲学,以《诗》、《书》礼、乐为教,从而打破了学在官府的传统,开创了学术自由的风气,对文化在民间的传播,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相传孔子有弟子三千人,身通六艺者七十二人,最著名的有颜渊、子路、子贡、子夏、曾参等人。 一、孔子其人 孔子年五十而知天命,开始走上从政之路,由中都宰升任司空、大司寇,行摄相事。因与执政季氏不合,自知在鲁国难以施展政治抱负,于鲁定公十三年(前497)率领一些弟子离鲁,周游卫、陈、曹、宋、郑、蔡、楚等国,途中备尝艰辛,但都遭到冷遇,终不见用。 一、孔子其人 鲁哀公十一年(前484),孔子在漂泊十四年后,返回鲁国,从事教育和文献整理,删《诗》、《书》,定礼乐,系《周易》,修《春秋》,以传先王之道。鲁哀公十六年,孔子病逝,葬于曲阜城北泗水之上。 一、孔子其人 孔圣人儒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最著名的文化名人,同时精通易经,《十翼》所作者,孔子是中国古代突破对自然山水宗教式态度的第一人,我爱大自然更爱自然山水,大自然包涵灾难、地震、龙卷风、恐龙的灭绝等,而自然山水是永存的好风水,提出了“知者乐水,仁者乐山”(《论语·雍也》)的著名美学命题。 一、孔子其人 春秋之前是神权时代,君权神授。春秋末年,神秘的天道遭到怀疑,新学兴起,百家争鸣,人本主义渐渐兴起,士阶层已经形成,由官府垄断学术的局面被打破,私人开门讲学,平民也能得到接受教育的权利。当时社会正处于重大的变革时期,出现了一些具有开明思想和改革意识的思想家、政治家,如齐国的管仲、晏婴,郑国的子产等。 一、孔子其人 孔子推崇管仲,服膺子产,在鲁国从政期,也曾积极倡导变革。鲁国为周公之封邑,由于这种特殊的政治背景,礼乐制度一直保存完好。鲁襄公二十九年(前544),吴公子季札来聘,欣赏周乐,叹为观止。鲁昭公二年(前540),晋韩宣子来聘,观所藏典籍,以为“周礼尽在鲁矣”。这对孔子保存、研究和发扬周礼提供了有利条件。 二、《论语》其书 《论语》成书,大约在战国初期。流传至西汉,有今文本《鲁论》、《齐论》和古文本《古论》三种版本。东汉末年,郑玄以《鲁论》为基础,参考《齐论》和《古论语》,作《论语注》,共二十篇,成为后世的流传本。东汉时与《诗》、《书》、《礼》、《易》、《春秋》、《孝经》合称“七经”。朱熹以《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并列为“四书”,成为南宋以后士人的必读书。 二、《论语》其书 前人注释甚多,重要作品有三国魏何晏《论语集解》、南宋朱熹《论语集注》、清刘宝楠《论语正义》、近人程树德《论语集释》、杨树达《论语疏证》、杨伯峻《论语译注》等。 于丹《论语》可开心,不可做文献。《百家讲坛》可开胃,有如炸臭豆腐 《网络国学》可健脑,引擎穷极八荒 1.敬字入门 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 《论语?八佾篇》3.1) 祸起萧墙:《论语·季氏》“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1.敬字入门 司馬牛憂曰:“人皆有兄弟,我獨亡。”子夏曰:“商聞之矣:死生有命,富貴在天。君子敬而無失,與人恭而有禮。四海之內,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無兄弟也?” (《论语?颜渊》 12.5) 司马牛,名犁(耕),宋司马桓魋的弟弟,司马桓魋和他的几个兄弟一起谋反,故忧。孔子最恨季氏犯上作乱,践踏礼乐。 1.敬字入门 子曰: “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子曰:“雍也可使南面。”仲弓问子桑伯子。子曰:“可也,简。”仲弓曰:“居敬而行简,以临其民,不亦可乎?居简而行简,无乃大简乎?”子曰:“雍之言然。” 《论语·雍也》:“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 2.孝为根本 真正意义上汉传统文化里面的孝是以“敬”为前提的,对内心的“敬”最好的表达就是“顺”,“顺”就是趋向同一个方向,即“孝顺”、“孝敬”,所以孝的本质是“顺从”。“三年无改于父之道”也就是终身按照父亲的价值取向行事。“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所以老师也是只能认同不能顶撞的,孔子之所以待见颜回其中很大原因就是因为他很乖,不像宰我、子路,他们为难顶撞老师。像西方亚里斯多德的“我爱我师,我更爱真理”决不可能被中国孝子说出。像法国的笛卡儿、英国的休谟、德国的康德。 4.仁者爱人 苏东坡论水:水凖无形实有形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城市道路交通事故地点文字表述方法研究.pdf VIP
- 新能源转换与控制技术风力发电(本科)樊.ppt
- 七年级英语上册期末专题训练(任务型阅读,首字母填空,完形填空)(有答案).pdf VIP
- 学术规范与论文写作(雨课堂)研究生 全部答案.doc VIP
- 2025年耐火材料行业分析.docx VIP
- 技术咨询合同简洁版模板5篇.docx VIP
- 2025-2026学年山东省青岛市八年级上学期期中模拟英语试题(含解析).docx VIP
- 日置 BT3564电池测试仪使用说明书.pdf VIP
- 上海三菱LEHY(C)电梯安装调试培训资料.ppt VIP
- 人教版(2025)高二生物选择性必修1稳态与调节期中达标测试卷A卷(含答案解析).pdf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