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光及效应 丛书.pdf

  1. 1、本文档共6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一章 激光之源 一 激光之父 爱因斯坦 (1879—1955年)的相对论使人们改变了对整个世界的看法。 简单讲来,相对论认为,字宙的最高速度的光速;质量随速度增加;坐钟在 空间转动的速率随速度的加快而减少;能量和质量遵从下述关系:能量=质量 2 ×光速 。这从后来原子裂变的过程中得到证实。 然而,激光与爱因斯坦之间的关系如何?并不是每一个人都很了解的。 关于微波激射器与激光器的基础理论,早在1917年,爱因斯坦就对物质 的发光机制作了深入研究,在研究原子系统与辐射场相互作用的微观过程 时,提出了受激发射的概念。受激发射是微波激射器和激光器得以发明的理 论依据,为40年后的 “光源革命”开了先河。 爱因斯坦受激发射理论的基本内容是,假设某微观粒子 (原子、分子或 离子)有两个分立能级,高能级能量为E,代能级能量为E,能级上的粒子 2 1 数密度分别为N或N,考虑到粒子与电磁场相互作用时,爱因斯坦指出,存 2 1 在三种类型能级跃迁:a)自发发射。处于高能级上粒子在不受外界电磁场作 用下,自发地跃迁到低能级并发射能量为 hv=E-E的光子;b)受激吸收。 2 1 如果频率为v=(E-E)/h的电磁波与处在E上的粒子相互作用,则粒子可 2 1 1 吸收入射电磁波而跃迁到高能级E上;c)受激发射。如果频率为V的电磁 2 波与处于高能级E上的粒子相互作用,粒子将从高能级跃迁到低能级E上而 2 1 发射一个与入射电磁波频率相同的光子。受激发射的光子与入射电磁波具有 相同的频率、位相、偏振和传播方向,它们是相干的。爱因斯坦又指出,受 激发射和受激吸收过程是同时存在的,并且跃迁几率相等。按照玻耳兹曼分 布规律,在热平衡条件下,处于低能级上的粒子数N多于高能级上的粒子数 1 N,这时受激吸收总是大于受激发射,所以通常只能观察到受激吸收而观察 2 不到受激发射现象。由于那时的客观条件限制,人们还看不到受激发射理论 在实践中的应用,爱因斯坦的这一颇具建树的首创性激光理论,未能引起人 们重视。 后来的实践证明,爱因斯坦提出的激光理论具有划时代的先驱业绩,因 而功不可灭。爱因斯坦被人们誉为 “激光之父”,乃当之无愧,受之有理! 二 后学助威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臻成熟的微波电子技术促进了微波波谱学的发 展,同时人们对物质微观结构也有了较深入的了解,而一些实验与理论上的 问题,如在光谱学的研究中所观察到的许多超精细结构也急待加以解释,这 些都促成了微波量子电子学的诞生。几年时间里,人们发现了一系列磁共振 现象。 1946年,布洛赫在做核感应实验时,观察到微波辐射和工作物质间的共 振信号,并首次观察到粒子数反转 (即 N2>N1)的实验现象。 1951年,一些科学家在美国华盛顿讨论如何发展比激波频率高的辐射的 应用于通信及其他领域的问题,汤斯对此十分感兴趣。他设想用某种方法破 坏热平衡分布,使多数分子处于较高能级,然后用微波照射这些分子使其受 激而辐射能量,这就可以起到放大电磁波作用,最后再把一部分发射的电磁 波反馈到仪器中去激发处于高能级的分子,便可能形成振荡。他与另两位助 手经过三年试验,经于研制成功了最早的微波激射器——氨分子量子振荡 器。苏联的巴索夫和普罗霍洛夫几乎与汤斯同时也独立研制出氨分子微波激 射器。 从微波激射器到光激射器有许多新的问题需要解决,其中一个重要的问 题是光频谐振腔的设计与制造。根据电磁学原理,为了在谐振腔内保持单一 模式振荡,腔的尺寸应与电磁波波长具有相同数量级。光波波长比微波波长 小四、五个数量

文档评论(0)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