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科场案中的对联.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清代科场案中的对联

清代科场案中的对联   以对联揭露科场舞弊,这绝对是中国特色,洋文无对联,也就少了这样的幽默。      清代是我国科举制度的鼎盛期,也是科场舞弊案件的频发期。从顺治到光绪,大大小小的科场案不下数十起,其中轰动一时,诛戮甚众,足令考官和举子为之胆寒的重大案件约有四五起。如顺治丁酉科(1657)的顺天乡试案和江南乡试案,康熙己卯科(1699)顺天乡试案,康熙辛卯科(1711)江南乡试案,咸丰戊午科(1858)顺天乡试案等。就中尤以顺治丁酉科江南乡试案和咸丰戊午科顺天乡试案为祸最惨,涉及最广。前者两名主考与十八名房考全部处以极刑,妻子家产抄没,涉案的举子被流放到极边宁古塔(今黑龙江宁安县)。后者因肃顺等人的挟私报复,竟将主考、当朝一品大学士柏莜问了死罪,并牵连到大小官员和考生十数人,或杀头,或充军,或革职。通过这几次的严惩与震慑,科场秩序确实得到了整顿,关节条子虽不能完全杜绝,但再也不敢明目张胆了。   清代科场案的频发和惩处之严厉是远远超过前代的。这一方面说明科举对清代读书人的吸引力太大,举子们为了功名前程,不惜铤而走险;同时也反映出当时官场科场的贪污腐败已积重难返,人情关节早就习以为常。另一方面在清代最高统治者看来,科举既是笼络汉族知识分子的一种手段,又是朝廷选拔合格官吏的“抡才大典”,决不允许某些考官和举子相互利用,借国家的制度大典为一己谋取私利。因而在顺、康、雍、乾时期,对科场案皆痛加追究,对涉案者均严惩不贷。这既是严肃朝纲、整顿吏治的需要,又能借以杀人立威,对汉族知识分子起到精神威慑作用。   记述清代科场案的有关文献很多,大都散见于官方的实录和诸家笔记中。对其进行专门探讨研究的文章也不少,如孟森先生的《科场案》,商衍鎏先生在《清代科举考试述录》中也列有专章,另如王道成在《科举史话》中也有论及。笔者本文的侧重点不在科场案本身。而是向读者介绍几副有关清代科场案的对联。这些对联大都出自落第举子之手,构思精巧,讽刺辛辣。其中既透露了涉案的主要人员和情节,也反映了广大考生对舞弊贪墨者的深恶痛绝。      康熙己卯科顺天乡试案对联      该案发生在康熙三十八年(1699),是科正主考为翰林院修撰李蟠,他是康熙三十六年的状元,夺魁时年方三十岁;副主考为翰林院编修姜宸英,他是李蟠同榜的探花,中鼎甲时已年逾古稀。由于该科取中举人内有不少朝官子弟,因而激起落第者的愤怒。发榜之后,先是有人写揭贴加以抨击:“顺天大主考李蟠、姜宸英等灭绝天理,全昧人心,上不思特简之恩,下不念寒士之苦,白镪薰心,炎威炫目。中堂四五家尽列前茅,部院数十人悉居高第……”接着有好事者撰对联进行揭露,联云:   老姜全无辣味;   小李大有甜头。   这副对联乍一看全是口语白话,风格俚俗,没用任何典故,然却对杖工稳,谐音双关,耐人寻味。上联巧妙地反用“姜是老的辣”这一俗语,且“姜”与“善”谐音(按今二字通用),意指姜宸英年纪老大,为人迂阔,自己虽未敢徇私舞弊,但对主考的行为亦不稍加劝阻,故云“全无辣味”。据载,姜宸英功名心重,性不食猪肉。朱彝尊调侃他道:“假如有人正在填写进士榜,煮了一大碗猪肉,说吃了它就用笔填上你的名字,那你吃不吃呢?”姜笑着说:“猪肉总不会像马肝一样有毒吧。”这位老先生的个性倒也可爱。据事后审查证明,姜宸英并无纳贿情节,纯系受牵连下狱。在对联中,他只能算是个陪斩的。下联指李蟠年轻胆大,性格粗豪(《清稗类钞》说他伟干虬髯,赳赳武夫),刚步人官场,就借主文之机大肆贿通关节,收取钱财,尝到了有权的“甜头”。此联妙在既暗含了两位主考的姓氏年龄,又揭示了各自的性格特征及其在本次闱场中的表现。   尽管揭帖中用词夸饰,诋毁过当,但因与对联配合造成的舆论极大。康熙帝为了平息士子的怨气,还是对两位主要当事人进行了严厉处置。老姜锒铛入狱,小李被判充军。姜宸英本为江南名士,以古文名家,好不容易到老年才博得一第,且喜高中鼎甲,还曾受到康熙的夸赞。本来任命他担任顺天乡试副主考,是对他的赏识。可谁曾想却无辜遭受牵连,在狱中受到惊吓,还没等朝廷放他出来就病死囹圄,“老姜”这回可算是彻底没有“辣味”了。而另一位“小李”就更惨了。他本布衣出身,一介寒儒,十年寒窗苦读,一朝蟾宫折桂。然正当而立之年,春风得意之时,却因自己行为不谨,贪图阿睹物而自毁前程,最终落得谪戍关外的悲惨结局。“小李”为了一时的“甜头”,却吃尽了终身的苦头。      康熙辛卯科江南乡试案对联      本次科场案发生在康熙五十年(1711),距己卯科顺天乡试案仅隔十二年。这一科的正主考是副都御史左必蕃,副主考是翰林院编修赵晋,后者系康熙四十二年(1703)榜眼及第。在清代,顺天北闱因处天子脚下,又有来自全国各地的贡生和一些朝廷显贵子弟赴试,向为举国瞩目,故清帝对北闱考风格外关注。其次就数江南乡试了,称南闱

文档评论(0)

gz2018gz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