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触摸大同历史感受精彩瞬间-云冈石窟.DOC
触摸大同历史 感受精彩瞬间
大同市博物馆探幽系列报道之一
编者按
大同市博物馆1958年筹建,1959年正式对外开放,时称大同市文物陈列馆,1963年更名为大同市博物馆,现有馆藏文物7万余件,是晋北地区最大的博物馆,为国家二级博物馆。
2008年大同市委、市政府决定在御东新区建设一座现代化博物馆。2010年5月18日开工建设,总投资4.9亿元,占地面积51556平方米,建筑面积32821平方米,分地下一层、地上三层,局部有夹层。含文物展览区、公共服务区、多功能厅、文物医疗队区和办公区等。经过4年多精心设计施工建设,市博物馆御东新馆年内正式开馆。
大同市博物馆是由中国著名建筑设计大师崔凯先生设计。整个建筑设计力图通过异型建筑空间的升腾动态进行典型刻画,将大同的历史文化融入其中。
大同市博览馆陈列展览分一个基本陈列:《天下大同——大同古代文物展》;四个专题展厅:《大同恐龙》、《瓷路撷珍》、《妙笔丹青》、《梵语清音》,和一个临时展厅。
为了让广大市民及中外游人更好地了解市博物馆御东新馆的布局、风格和特色,本报特开设“市博物馆探幽”专栏。
代地沧桑
今天的大同地区,180万年前是一片湖泊,即大同湖,那时在这里已有古人类生存的遗迹;到大约三万年前,大同湖萎缩殆尽,桑干河形成,先民们择水而居,于是,在这条古老河流的两岸,人类文明以星火燎原之势迅速蔓延开来。
十多万年前,以许家窑人为代表的大同早期人类,挥动手中的燧石,敲打出了大同地区远古文明的第一粒星火,从此,文明的圣火向四周迅速传递,燃遍了大同湖周边区域。这时的人类主要用打制的石器作为生产工具,以采集、渔猎为主要生活方式,群居而生。大同市七县四区迄今共发现旧石器分布地点32处。
许家窑遗址位于阳高县许家窑村,距今约10万年,许家窑遗址是中国发现人类化石个体最多的文化遗址。许家窑出土的石器1.4万余件,体积大多比较小,以石球、刮削器为主。
当走进“商周北域”这一单元时,你会发现,雄浑磅礴的青铜器逐渐取代了原始古朴的石器及陶器。一件件装饰着神秘纹饰的青铜器给人留下及其深刻的印象。贫富差距扩大,阶级分化,历史已进入国家与文明社会。此刻,我们开始迈进中国历史的“青铜时代”,也就是夏、商、周三代。
“李峪青铜”这一单元,我们一起来领略商周时期的大同,这些青绿斑驳的青铜器不仅可以见证商周时期代国的辉煌,也是大同地区最光辉灿烂的文化遗产之一,这些青铜器是我国青铜时代的杰作、作为绝世珍品享誉海内外。
李峪青铜器出土于大同市浑源李峪村,1923年由村民发现,当时出土六十余件,这件牛牺尊现藏上海博物馆,是上海博物馆镇馆之宝。从其特殊的结构分析,它有可能是一件温酒器:牛背上的锅形可以盛酒,空穴注水装于牛腹用来温酒。此器形态稳重,虽然四足矮短,但牛兽上充满张力的双角、圆瞪的双目保持了真实感。这种器物在青铜器发展中可谓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在春秋200多年的诸侯国割据过程中,强国不断兼并弱小,增强自己的势力。公元前403年,韩、赵、魏三家分晋,开始了“战国七雄”争霸的局面,从战国早期到晚期,大同地区始终是赵国的北疆重地。
公元前411年,赵献侯在代国旧地建平邑城,这是今大同地区最早的城邑;后赵武灵王设代郡、雁门郡之后,赵国北部疆域日益扩大和巩固,又兴建了很多县城、邑城,如平城、平阴、高柳、延陵、平舒等。
出土于操场城一号遗址的这枚铜印章,是一个名为“成逜”的人之印章,可见在战国时期人们已经开始使用印。主张合纵抗秦而著称的政治家苏秦曾佩戴过六国相印,证实那时期官吏用印已成为一种制度。
陶豆最早出现在新石器时代,最初是作为盛食器具,在春秋时期部分陶豆演化为灯具,在历史记载中有“瓦豆谓之灯”的说法,在战国时期,已经有明确的用豆作为灯的记载。这件陶豆造型简单,可作为盛食器或者灯具使用。
在日常生活中,除陶器外,铜器已经成为人们普遍使用的生活用具。铜器的大量使用,极大的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山字战国铜镜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
汉代的平城县位于今大同市北部的操场城。这是出土的汉代瓦当,多为雕刻“平城”二字,或云纹瓦当。
馆藏的这件陶屋出土于阳高县古城镇安家皂村,陶楼出土于广灵县汉墓,它们都是反映古代人民居住情况的随葬明器,再现了汉代大同人民的居住条件及房屋风格。
这件陶连枝灯,底盘上堆塑龙、鸟及人物,由龙首托起灯盘,高低错落,不仅造型美观别致,还增加了照明度,这种灯具一般为富豪大家使用。
汉朝北伐匈奴的战争中,最著名的是白登之围,即公元前200年(汉高祖六年)汉高祖刘邦被匈奴围困于白登山(今山西省大同市东北马铺山)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