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艺术·民族·文化
艺术探索
2
0
0
9
4
芦墟山歌研究※
●张红霞
摘 要:芦墟山歌是吴歌中的一个重要支脉,具有浓厚底蕴的地方传统艺术文化,以及鲜明
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是民间艺术中的瑰宝。文章从芦墟山歌的起源、芦墟山歌的
主要内容与音乐特点及芦墟山歌的保护与传承三个方面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芦墟山歌;保护;传承
文章编号: ( )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1003-2568 2009 04-0112-03 J607 A
作 者:张红霞,女,苏州大学艺术学院音乐系副教授。 邮编:
215021
地编立地唱,即兴创作,对答如流,适用于田
一、芦墟山歌的起源
间耕作、水路摇船、林中放牧的赛歌。如芦墟
芦墟山歌发源于吴江市芦墟镇,至今已 南栅登云桥:“(歌头)新镶车盘滴溜圆,廿四
传唱三千年。芦墟山歌是吴歌的重要支脉,历 把长车车勿干,生铁膀膝相对钢腰肩,啥里个
史悠久。民间流传的说法认为芦墟山歌始于 大好佬来同俉盘两转。(问)芦墟南栅啥格桥?
汉朝张良、韩信。清乾隆《吴江县志》对芦墟山 啥个村浪勒烧窑?窑墩对过啥格寺?啥格寺帖
歌有这样的记述:“其辞词音节尤为独擅,其 对小枫桥?(答)芦墟南栅登云桥,东芦村浪勒
唱法则高揭,其音以悠缓收之,清而不靡…… 烧窑,窑墩对过四洲寺,泗洲寺贴对小枫桥。”
其词多男女燕私离别之事,不失旁引曲喻,借 这是一首问答式的风物歌,歌手先唱四句歌
物借声之法,淳朴纤巧,无所不全,不失古乐 头,含蓄幽默,比喻生动,前两句形容水车的
之本体,实令听着移情。惜无采风着为之摭拾 威力,后两句表现车水人的威风,对歌中提到
而整理。其词,布之管弦,以备乐官散曲之格 的烧窑,过去是芦墟地方的一大特色。芦墟山
也。”自清代后期起,吴江县以芦墟山歌为代 歌中的劳动歌是反映劳动人民以劳动为主要
表的传唱活动遍及乡镇,自成一体,形成一支 内容的歌谣。因为在芦墟镇四周地区以前一
赖以谋生的民间艺人队伍,世代相传,直至今 直以种水稻为主,故大部分山歌以水稻农事
日。 为内容,农民在烈日下边劳动边唱山歌,以消
除疲劳。如“带唱山歌带种田,勿费功夫勿费
二、芦墟山歌的主要内容与音乐
钱,自家省得打瞌睡,旁人听听匣新鲜”。又如
特点
《耕苗歌》(一):“耕苗末要唱格只耕苗歌,两
芦墟山歌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包括劳动 条大腿要去泥里拖,眼窥六尺看得仔棵里稗,
歌、仪式歌、生活歌、历史传说歌、儿歌、杂歌、 两手弯弯要去耕六棵。”《踏水车》(二):“四根
新民歌,其中以情歌居多。 车柱直苗苗,遮顶棚尖好象独龙桥,独龙桥底
芦墟山歌中的问答山歌又称 “盘歌”,大 有十二个车棚盘盘转,木龙吸水养青苗。”劳
多在赛歌会上对歌演唱,也有在田间、河荡劳 动歌还包括农事歌、摇船歌、工匠歌、船歌、棉
作时演唱,一般是由二人或多人对唱,内容有 歌等。芦墟山歌中仪式歌是反映民间习俗的
的是现成套式,即兴填充各种内容,有的是立 民歌,包括民俗中的建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