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建筑-建筑学报+2011年07刊.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国家博物馆改扩建工程 SPECIAL COLLECTION 特集 吕章申对话张永和: 从“革历博”到“新国博” 从 2007 年 7 月到 2011 年 3 月 ;历时 3 年多的中国国家博 纯技术问题,而是一个对历史文化的传承问题。 物馆改扩建工程终于完工。总建筑面积接近 20 万 m2、总造价 张永和:没错,我和父亲当时也明确表示了,那就是反对 25 亿元、馆内藏品达到 106 万件,这个中国 1950 年代著名的 全部拆掉重建。 十大建筑之一,从其更名、提出改扩建、建筑设计国际招投 吕章申 : 我是 2005 年 9 月调到国博任馆长的,一上任我 标一直到今天“新面貌”尘埃落定,一直备受各界关注,争 就去跑国家发改委,了解 2004 年竞赛完后所报方案搁浅的情 议不断……为此,本刊特邀同是建筑师出身的国博馆长吕章 况。发改委的领导说,一是对中标方案不太满意,二是感到 申与建筑师张永和,通过对这两位与“国博”有着“特殊联系” 时间来不及了,2008 年要办奥运会, 2009 年建国 60 周年, 人物对话的文本整理,以飨读者。 当时都是 2006 年初了,天安门到时不能是个大工地,不然就 2009 年建国 60 周年以后再说。我们一想这可不行,就积极 “新国博”的前世今生 促成设计方案的修改,如果在半年之内修改好方案,各方满意, 吕章申 : 说是 2007 年 7 月开始新国博的改扩建工程,那 就开工建设。于是我们马上与 gmp 的设计团队商量,明确提 是指工程真正动工、开挖的时间,其实,要说开始这个想法 出设计方案必须与老建筑保持高度一致,有机结合,不能像 应该追溯到 2003 年 2 月。当时,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在原 现在用“对比”的手法去构思设计。同时提出中标方案把老“革 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革命博物馆的基础上,组建“中国国 历博”的两个院子都填满,失去了老建筑的特色 ;整个中央 家博物馆”,此后,就启动了改扩建工程。为此,2004 年初, 大厅的面积达到 2.4 万 m2,太大了,我们希望更多的面积留 进行了改扩建工程设计的国际招投标,当时,有 10 家国际著 给展览空间等等。 名的建筑设计事务所参加了竞赛,共提交了10个方案,后来, 我们馆方的目标就是 2006 年底前必须批准建设。最终, 德国的 gmp 建筑事务所和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联合体中标, 2006 年 10 月国家发改委正式上报国务院,11 月 22 日国务 但说实话,中标方案也是有争议的,国内众多专家并不是很 院常务会议批准,2007 年 3 月开始动工拆除部分老馆, 7 月 满意这个方案。方案报国家发改委,他们对此方案也不太满意, 正式开挖地基。 这样,工程就拖下来了。 张永和:对,我记得 2004 年前后,在国内我们还和父母 最大的压力还是老话题:怎么与老建筑结合 住在一起,对“革历博”( 改名前,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革 吕章申: 不管是对于业主方还是建筑师,我想,最大的压 命博物馆被大家都叫做“革历博”) 的印象,我想说说我和我 力就是如何做到新建部分与老馆有机结合起来。老馆是新中 爸那段。小时候我们家住在王府井附近,灯市口西街,我爸 国 1950 年代著名的十大建筑,老专家、老百姓先对此感情都 带我和我哥常去天安门广场,就会进历史博物馆 ;当然,大 十分深厚。那么,到底动什么,能动什么。最后提出了留下 3 会堂是进不去。之后对于“国博”的改建我爸有些想法,他 个立面,因为东面和公安部贴着,本来就没有更多的立面考虑, 老画些草图,考虑是不是加层呀,风格上怎么调整得更中国些, 同时提出留下部分庭院空间等等,一下子,绝大多数专家都 当然,对于他的这些想法,我实际上有些自己的意见

文档评论(0)

30300802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