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灿烂的宋元文明资料和注释.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灿烂的宋元文明 资料和注释 北宋东京的一次烟花表演 导入框中的烟花故事,是根据曾在北宋都城东京开封居住过的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改编的。该书记载:那时开封城里演出杂技百戏,军士们装成各种模样,手持武器和盾牌出阵对舞,“忽作一声霹雳,谓之爆仗。则蛮牌者引退,烟花大起。……或就地放烟火之类,又一声爆仗,乐部动拜新月慢曲,有面涂青绿戴面具金睛……又爆仗一声,有假面长髯、展裹绿袍靴筒如钟馗像者”。这里叙述的一千多年前的宋朝游乐场面,颇近乎西方的万圣节,人们都戴着假面具。可注意的是,当时燃放烟花爆竹已很盛行。我国科技史家潘吉星认为,这些烟花爆竹“是用固体火药为原料”制成的。本课导入框中所绘古代火箭武器,是1232年金军在开封抵御蒙古军时用的,是当时的大火箭“飞火枪”。此图采自《中国火箭技术史稿》。 活字印刷的发明 北宋中期,约1041—1048年,毕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关于毕升的生平事迹,历史上没有记载。只有沈括在《梦溪笔谈》一书中介绍活字印刷术时,提到毕升是个“布衣”,也就是说毕升是个普通老百姓,没有做过官。下面是《梦溪笔谈·技艺》中有关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的记载:“庆历中(1041—1048),有布衣毕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yáng,熔化)之,药稍熔,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贴之,每韵为一贴,木格贮之。有寄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不以木为之者,木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以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fán,烧)土,用讫再火令药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升死。其印为予群从所得,至今宝藏。”毕升的发明在当时没有得到重视,这样一位伟大的发明家,除了沈括将他的名字记载下来,在历史上再无踪迹。毕升死后,他发明的部分泥活字被沈括的晚辈所获得,才引起沈括的重视,并把这发明记录下来。中原的活字印刷技术,后来传到宁夏、新疆等地,在西夏和回鹘也都使用活字印刷。1991年宁夏出土的《吉祥遍至口和本续》西夏文木活字印本,为我国现存的最早木活字印刷品,刻于1160~1205年。 活字印刷术后来陆续传到世界各地 约在13世纪,我国活字印刷术就传入朝鲜半岛。朝鲜高丽王朝末期,已开始使用金属活字印刷,到李朝获得大发展。日本直到16世纪,才开始有活字印刷术,是壬辰(1592年)日本侵朝战争后由朝鲜传过去的。当时日本从朝鲜带回数以万计的铜活字和铸字工,从此日本有了活字刊印本。中国活字印刷传到越南更晚至19世纪。我国活字印刷术传到欧洲在15世纪,是从我国新疆沿中亚、西亚逐步传到欧洲的。1450~1455年德国谷腾堡用金属活字印出欧洲第一套《拉丁文文法》。我国科技史专家潘吉星先生指出:“谷腾堡完成其活字试验所处的时代,正是中国印刷术在欧洲传播和进一步发展的一个高潮。而在谷腾堡时代我们仍能看到中国的技术影响。” (《中国科学技术史·造纸与印刷卷》) 指南针的发明 战国时期,我国人民已经发现磁石指南北的特性,制出了“司南”。《鬼谷子·谋》记载,郑人外出采玉,带了司南以便不迷失方向;《韩非子·有度》记载,“先王立司南以端朝夕”,用司南确定准确的时间。这些说明司南在当时已在多方面得到应用。但是,由于司南是用天然磁石琢磨而成,磁性较弱,加上转动时与底盘摩擦力较大,指南效果比较差,长期未能得到广泛应用。北宋初期,人们发现了人工磁化法,用天然磁石摩擦钢针,制出指南针。关于指南针的装置方法,沈括的《梦溪笔谈·杂志一》记载约有四种:把磁针横贯灯芯浮于水上,把磁针架在碗沿上,把磁针放在指甲上,用缕丝缀住针腰挂在空中。其中以缕悬法的灵敏度最高。它的具体装置方法,是将缕丝的一端用蜡粘在磁针腰部,另一端悬在木架上,针下放一个标有方位的圆盘,静止时针便指向南北。这种悬挂型的指南针,基本上确立了近代罗盘的构造。以后,人们学会把指南针固定在方位盘里,制出了罗盘针。当时的罗盘还是水罗盘,即将磁针横贯着灯芯浮在水面上。水罗盘在南宋时已得到普遍使用。至于旱罗盘,我国到了明朝嘉靖年间(1522—1566)时才出现。 火药是由我国古代炼丹家发明的 在南北朝时,我国炼丹家陶弘景在《本草经集注》中就提到“消石”(即硝石)燃烧:“以火烧之,紫青烟起,云是真消石也。”科技史家潘吉星认为:“由于硝石和硫黄都可当药物,所以把硝、硫、炭构成的起火爆炸混合物叫作‘火药’。”9世纪写成的我国道教炼丹书籍《真元妙道要略》也有关于火药燃烧的记载:“有以硫

文档评论(0)

youbik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