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桥中国晚清史(上卷).pdfVIP

  1.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2.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3.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剑桥中国晚清史(上卷) 总编辑序 在英语世界中,剑桥历史丛书自本世纪起已为多卷本的历史著作树立了 样板,其特点是各章均由某个专题的专家执笔,而由各卷学术地位较高的编 辑中的主导编辑总其成。由阿克顿爵士规划的 《剑桥近代史》共十六卷,于 1902至1912年期间问世。以后又陆续出版了 《剑桥古代史》、《剑桥中世 纪史》、 《剑桥英国文学史》以及关于印度、波兰和英帝国的剑桥史。原来 的 《近代史》现在已被十二卷的《新剑桥近代史》代替,而《剑桥欧洲经济 史》的编写也正接近完成。近期在编写中的剑桥历史丛书包括伊斯兰教史、 阿拉伯文学史、论述作为西方文明中心文献的圣经及其对西方文明的影响的 圣经史,此外还有伊朗史和中国史。 就中国史而言,西方的历史学家面临着一个特殊问题。中国的文明史比 西方任何一个国家的文明史更为广泛和复杂,只是比整个欧洲文明史涉及的 范围稍小而已。中国的历史记载浩如烟海,既详尽又广泛,中国历史方面的 学术许多世纪以来一直是高度发展和成熟的。但直到最近几十年为止,西方 的中国研究虽然有欧洲中国学家进行了重要的开创性劳动,但取得的进展几 乎没有超过翻译少数古代典籍和编写主要的王朝史及其制度史史纲的程度。 近来,西方学者已经更加充分地在利用中国和日本的具有悠久传统的历 史学术成果了,这就大大地增进了我们对过去事件和制度的明细的认识,以 及对传统历史学的批判性的了解。此外,这一代西方的中国史学者在继续依 靠欧洲、日本和中国正在迅速发展的中国学研究的扎实基础的同时,还能利 用近代西方历史学术的新观点、新技术以及社会科学近期的发展成果。而在 对许多旧观念提出疑问的情况下,近期的历史事件又使新问题突出出来。在 这些众多方面的影响下,西方在中国研究方面进行的革命性变革的势头正在 不断加强。 当1966年开始编写《剑桥中国史》时,目的就是为西方的历史读者提供 一部有内容的基础性的中国史著作:即按当时的知识状况写一部六卷本的著 作。从那时起,公认的研究成果的大量涌现、新方法的应用和学术向新领域 的扩大,已经进一步推动了中国史的研究。这一发展还反映在: 《剑桥中国 史》现在已经计划出十四卷,这还不包括王朝以前的最早时期,并且还必须 舍弃诸如艺术史和文学史等题目、经济学和工艺学的许多方面的内容、以及 地方史的全部宝贵材料。 近十年来我们对中国过去的了解所取得的惊人进展将会继续和加快。进 行这一巨大而复杂的课题的西方历史学家所作的努力证明是得当的,因为他 们所在各国的人民需要对中国有一个更广更深的了解。中国的历史属于全世 界,不仅它有此权利和必要,而且它是激发人们兴趣的一门学科。 费正清 崔瑞德 (杨品泉译) 出版说明 本书原为 《剑桥中国史》的第十卷和第十一卷,起自清代的道光时代,止于 辛亥革命。这两卷能够自成体系,可以单独成书,我们特先译出,以飨我国读者。 为了兼顾《剑桥中国史》原书名和它所论述的晚清时代的实际内容,此书定名为 《剑桥中国晚清史》。 剑桥历史丛书在国际学术界有一定的影响。对 《剑桥中国史》已出的各卷, 国外纷纷发表过书评,予以肯定。它们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截至出书前为止的西 方中国史研究的水平和动向。我们希望这两卷中文版的出版,对促进中外学术交 流能有所助益。 本书有不少地方可供我们参考,特别是某些国内不经见的材料可为我们所 用。但是,它也有某些提法是我们所不能苟同的。例如,正文和插图中有所谓“中 国本土 (本部)”、“满洲”、“清朝治理区”等等说法,我们均照字面直译, 未加改动。不言而喻,这决不表明中文版编译者同意这些提法。再例如,地图中 疆界的画法、地点的位置和名称,原书也存在着错误和问题 (如图一、图二均缺 南海诸岛;图二的川藏界画在大渡河一带;边境上两国共有之河流未能尽按共有 之惯例绘制,等等),内容与插图前后也不尽一致,这些地方我们也未加改动, 原样照译或复印。又,本书各章撰者立言也不尽一致,请读者自行鉴别,不一

文档评论(0)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