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整理 经济管理出版社.pdfVIP

  1.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2.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3.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土 地 整 理 严金明 钟金发 池国仁 编著 经济管理 出版社 前 言 众所周知,我 国人 口多,人均耕地少,耕地后备资源十分有 限。我国人均耕地 只有 1.76 亩,不及世界人均耕地 3.75 亩 的 47% ,现有耕地后备资源可开垦成耕地 的仅有 1.22 亿亩,如果 全部开垦成耕地,人均耕地增加 尚不足 0.1 亩 。目前, 由于持续 的人 口增长和不断的耕地减少,我国人地矛盾正变得越来越 突 出。面对“21 世纪谁来养活中国”的发 问,我们只有一个 回答 :靠 中国的地养中国人,实现耕地 总量动态平衡 。要达到这样的 目 标,必须开展土地整理。 然而,对土地整理的研究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尤其对土 地整理的系统研究还不多见。本书从土地整理的内涵和我国土 地整理 的宏观背景出发,对土地整理 的运作、土地整理 (农地整 理)的设计作了初步探讨,对土地整理的实践和模式作了剖析和 概括,同时以点带面提 出了一些值得进 一步探讨的问题和政策 建议,最后,比较详细地介绍了俄 国、德国和我国台湾地 区的土 地整理。由于我们对土地整理的研究和实践不够,水平有限,缺 点和错误难免。作者 以期通过抛砖引玉,推动土地整理的研究向 纵深发展。 在本书的编著过程 中,曾参阅了大量的相关文献资料,引用 了其中的部分 内容,在此 向有关作者致谢并向关心本书编著 出 版的专家和学者表示谢意。 编 者 1998 年 9 月 序 言 在我国沉睡了几十年的土地整理,近年来又被人们提到 了 议事 日程 。建国初期,“土地整理”来源于俄语“ ” Землеустройство 一词,我国政府 曾于五十年代初 向苏联派遣多名留学生专攻土 地整理专业 。当时, 由于筹建黑龙江省国营友谊农场和培养土地 整理专 门人才之故,我国教 育界和学术界开始引用“土地整理” 这一专业术语 。大约在五十年代末,“土地整理”渐渐为“土地规 划 ”所替代,学术界也淡忘了“土地整理”。 在我国历史上,土地整理可 以追溯到古代奴隶社会 的井 田 制。据古文献记载,“井”为 比亩还大的面积单位,是一定数 目方 块 田的总称,从形象上看九块面积相等的方 田构成一井 。公元前 1066 年我国古代西周 时期的井 田制度,就是把土地 由国君分配 给各级贵族 占有,分块交给奴隶耕种 。该制度把土地划分成九方 的井字形,中间一块 田为公田,四周八块 田为私 田。公田由奴隶 共 同耕种,收获归公 ;私 田分配给奴隶耕 。井 田作为俸禄多寡的 标准,也是考查奴隶勤惰的标准。以后,我国历史上又出现过秦 汉屯田制,西晋 占田制,北魏隋唐的均 田制等,但使土地整理成 为真正的一 门学科和一项技术工作还是建国以来形成的。1950 年 6 月 中央人 民政府 正式颁布 了《中华人 民共和 国土地 改革 法》,在全 国范围 内分期分批地开展了土地 改革运动,废 除地主 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 民的土地所有制。土地改革 的最重要任务就是没收地主的土地、耕 畜、农具、房屋等,统一、 公平、合理地分配给无地少地的贫苦农 民所有。五十年代初在全 国不同类型地区开展农业生产合作社土地整理试 点工作,调整 用地单位之间、水旱地之间的插花、飞地,使其集中管理 ;合理安 排农、林、牧用地,扩大种植面积 ;调整渠道系统,兴建道路网,改 善了土地利用环境条件 。1958 年全 国在土壤普查基础上进一步 开展人民公社土地整理工作,平整土地,合并 田块,兴建新村,整 理沟渠和道路,组织土地利用,提高农作物的单产和总产 。改革 开放 以后,全 国人大五届四次会议提出了“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 每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1982 年全 国在开展县级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试点基础上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请先注册登录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