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三:第2单元7李商隐诗两首学业分层测评含答案.doc

2019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三:第2单元7李商隐诗两首学业分层测评含答案.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学业分层测评(七) eq \a\vs4\al([基础巩固层])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锦瑟无端五十弦  无端:没有来由地,无缘无故地 B.一弦一柱思华年  华年:青春年华,这里指一生 C.海外徒闻更九州  徒:空 D.如何四纪为天子  四纪:四十年 【解析 D项,“四纪”为四十八年,古代以木星绕日一周(十二年)为一纪。 【答案 D 2.下列诗句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庄生晓梦迷蝴蝶:此句用庄子梦为蝴蝶不辨物我的典故,写琴声之如梦似幻,令人迷惘,琴声的这种境界也是作者如梦似幻的身世的象征。 B.无复鸡人报晓筹:是说唐玄宗在被迫西逃入蜀的路上,再也听不到往日宫中鸡人报晓的声音了。 C.当时七夕笑牵牛:玄宗和杨贵妃当年七夕讥笑牵牛、织女一年只能相见一次,是对玄宗迷乱女色,荒废朝政的典型概括。 D.望帝春心托杜鹃:诗人用“望帝啼春”的典故表达对春天来临的向往,充满欢快喜悦之情。 【解析 D项,诗人笔下美丽而凄凉的杜鹃已升华为诗人悲苦的心灵,深沉的悲伤只能托之于暮春时节杜鹃的悲啼,这是何等凄凉。 【答案 D 3.下面对诗句运用的修辞手法,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对偶) B.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借代) C.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对偶) D.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拟人) 【解析 B项,“塞上长城”是借喻和用典,并非借代。 【答案 B 4.名句默写。 (1)庄生晓梦迷蝴蝶,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蓝田日暖玉生烟。 (3)此情可待成追忆?________________。 (4)空闻虎旅传宵柝,________________。 (5)此日六军同驻马,________________。 (6)________________,不及卢家有莫愁。 【答案 (1)望帝春心托杜鹃 (2)沧海月明珠有泪 (3)只是当时已惘然 (4)无复鸡人报晓筹 (5)当时七夕笑牵牛 (6)如何四纪为天子 eq \a\vs4\al([阅读提升层])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5~6题。 赠 柳 李商隐 章台从掩映,郢路更参差。 见说风流极,来当婀娜时。 桥回行欲断,堤远意相随。 忍放花如雪,青楼扑酒旗。 5.怎样理解“忍放花如雪,青楼扑酒旗”所表述的形象?                                                                                                             【解析 此句把盛开的飞扬的柳花比作满天飞舞的雪花,生动形象地突出了春柳的繁盛,把春柳的繁华写到了极致。然而繁华已极,就意味着离凋谢不远了,表现了作者的爱惜之情。 【答案 柳花怒放,像雪一样在空中飞舞,扑动着青楼的酒旗。这两句把春柳的繁华写到极致,也把作者的爱惜之情写到极致。 6.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解析 这首诗写春柳,通过对春柳“风流”“婀娜”的轻盈体态、柳花飞似“雪”的繁华景象的描写,突出了作者对春柳繁华的欣喜之情、爱惜之情。侧面反映了作者重情惜别的情怀。 【答案 作者借柳树轻盈多姿、缠绵多情的形象,表达了自己对柳树的热爱,也反映了作者重情惜别的情怀。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7~8题。 端 居① 李商隐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②。 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注 ①端居:闲居。②素秋:秋天的代称。 7.这首诗第二句中的“敌”可否换成“对”或其他词?请简述理由。                                                                                                                                                 【解析 《端居》是诗人滞留异乡,思念妻子之作。“端居”,即闲居之意。首句所写是诗人在盼远方来信不至,觅归梦而不成的情况下,从心灵深处发出的一声长长叹息,怅然若失。次句写醒后寂寥凄寒的感受,“敌”字表现出空床独寝的人无法承受“素秋”的清寥凄寒意境,而又不得不承受的那种难以言状的心灵深处的凄怆。 【答案 不能换成“对”或其他词。用“敌”字不仅突出“空床”与“素秋”默默相对的寂寥清冷的氛围,而且表现出空床独寝的人无法承受“素秋”的清冷凄凉的情状,抒发了诗人心灵深处难以言状的凄怆之情。用“对”或其他词难以收到这种表达效果。 8

文档评论(0)

勤能补拙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