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科技全景百卷书(22)--船舶 .pdfVIP

  1.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2.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3.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船 舶 早期的水上运载工具 原始工具 筏是人类最早的水上运载工具。 远古时代,生活在水边的人们,羡慕鱼儿能在水中戏游,叹息自己无法 逾越宽阔的江河。 偶然,有人看见又大又重的树木落入江河中却总是漂浮在水面上,发现 有些物体是有浮性的,就试着借助浮性良好的物体浮水渡河。 经过漫长的岁月,人们动手制作出了用许多根木头扎在一起的水上运载 工具——木筏。有的地方生长竹子,那儿的人就用许多根大毛竹编扎在一起, 制成竹筏。乘筏渡水,人在筏上,不仅不再受浸泡之苦,而且还可以运载一 些物品,这比抱着浮具游渡可稳妥多了。 但是,筏还不能算船。水上运载工具必须具备了容器的形态,并且具有 干舷,才可以算作舟、船,筏并不具备这些特征。 独木舟的问世,使人类文明史上出现了船的雏形。独木舟是用一段圆木 制成的舟船,它产生于新石器时代。人们利用火和石斧等工具,把砍倒的树 木中间掏空,就制作成了可以运载人和物品的独木舟。 在我国浙江余姚河姆渡新石器遗址出土的文物中,发现了独木舟模型, 这是7000年前新石器时代的遗物,这说明,至少在7000年前,我国已经有 了独木舟。 有了筏和独木舟,人们便可以到深水区去捕捞,扩大了水上生产活动的 领域。 人们的生产活动需要更长更大的船,可是独木舟的容量受到原木体积的 限制,而且砍倒并掏空一棵大树也很不容易。到了青铜器时代,人们制造出 了比石器锋利得多的金属工具,不仅减少了砍伐树木的难度,而且能够将圆 木剖成木板。能工巧匠们便使用斧、凿等金属工具将木板拼接起来,造出了 木板船。 用木板造船使船身的长度、宽度不再受原木的限制,人们将许许多多的 短板、窄板拼接成了又长又大的木板船。用木板造船是人类造船史上一次划 时代的飞跃,为后来建造更大的船打下了基础。 早期的筏、船全靠人力来推进,所使用的工具主要是篙、桨和橹等。 篙是一根长长的木杆和竹竿,将它伸入到河底,船上的人用力向后推动 篙,使船筏前进。 桨则是划水的工具。从浙江省余姚河姆渡新石器遗址出土的几支木桨来 看,有桨面和桨柄宽度差不多的整体窄桨片,有桨面长于桨柄的整体宽桨片, 还有桨面和桨柄分别由两块木料制成、用绳索捆扎在一起的组合式宽桨片。 篙只能在浅水中使用,桨就不受此限制了。 橹也是通过划水推进船舶的工具,它还是中国的一大发明!在长沙出土 的西汉船模中已有一支橹,这说明我国早在公元前1世纪时,已经发明和使 用了橹。橹有点像桨,但比桨大;它的划水方式也和桨不同,桨划水时要不 时地露出水面,而橹却不用出水,橹板的剖面呈弓形,在水中左右摆动时就 能形成推力,使船只前进。后来,橹传入了欧洲,还被英国海军引用了呢! 据说,轮船上的螺旋推进器还是受到橹的启发而发明的。 最早用稿来开船 船诞生后,就有个如何使船按照人们指定方向航行的问题。 起初,原始人类扒在浮木上,用手、脚划击水流,利用水对手脚的反作 用力推动船只前进;后来,人们就用树枝、木片来推动前进;再后来,又在 树枝、木片的基础上出现了用竹竿或木棒制成的篙子,用它支撑水底或岸边 的物体,使船前进。 为了增加篙的使用寿命和增加篙子的用途,人们又在篙的下端包上铁制 的尖尖的篙头,并在篙头上安装了铁钩,尖篙头用于支撑河岸和河底,铁钩 用以钩住别的船或岸边的物体而使船移动。 由于篙子制造方便、使用简便,所以,即使其他推进工具发展起来以后, 篙子仍被广泛地使用。现在,江南水乡、塞北平原,人们仍常常可见用篙撑 船。一些小型机动船,也备有竹篙。船只离、靠码头均用篙子,就是大河船 和海轮上,也都在船舷或船尾部修建有撑篙用的走廊,以便在浅滩航行或靠 岸时助一臂之力。 不过,篙子撑船也有缺点,其只能在河面窄、水浅的河流中使用,一旦 遇上河宽、水深的江河、大海,篙子简直毫无用处,因为,篙子撑不到河边、 水底! 看到这里,也许有人会问:“加长篙子不就可以解决问题了吗?”是的, 对于一些不太深、不太宽的河,加长篙子也能解决这一难题,可是,篙子的 长度毕竟有限,对于更深、更宽的河,加长篙子也够不着河岸、河底。况且, 篙子加得太长,重量就增加了,使用很不方便,篙子过重,人也拿不动了。 篙子就这样日渐从船舶的主要推进工具的位置上退了下来。

文档评论(0)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