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林外史》解析.ppt

  1. 1、本文档共3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思考题 鲁迅评价《儒林外史》“戚而能谐,婉而多讽”,你如何理解? 《儒林外史》的结构有什么特点? 吴敬梓与蒲松龄对待科举制的态度有何不同? 试析《儒林外史》中的范进形象。 参考书目 1、袁行霈:《中国文学史》,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2、丁 夏:《咫尺千里——明清小说导读》,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3、郭兴良:《中国古代文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4、陈美林:《儒林外史人物论》,中华书局,1998年版。 谢谢大家! 感谢您的观看! 中举了!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 孟郊 有插花游街、马蹄轻疾的风流,有衣锦还乡、袍笏加身的荣耀。 ——张晓风 有一日春光暗度黄金柳,雪意冲开了白玉梅。那时节走马在章台内,丝儿翠,笼定个百花魁。 ——汤显祖 有一部叫《南部新书》的书中记载:一个姓杜的读书人多次参加科举考试未中,正想回家,却收到妻子寄来的诗: 良人的的有奇才, 何事年年被放回? 如今妾面羞君面, 君若来时近夜来! “ 明末高邮有袁体庵者,神医 也。有举子举于乡,喜极发疯, 笑不止。” 1901年,慈禧下令改革科举。考试内容中加中外政治历史。为了迎合此旨意,有一次考官出题时把法国的拿破仑塞进去了,因粗略知道拿破仑与中国的项羽一样是一位以失败而告终的猛将,便出了一道中外比较试题:《项羽拿破轮论》。出题的考官赶时髦,可来自全国的八股考生哪里跟得上?于是赶出了笑话。一位考生一开笔就写道: 夫项羽,拔山盖世之雄,岂有破轮而不能拿哉?使破轮自修其政,又焉能为项羽所拿者?拿全轮而不胜,而况于拿破轮也哉? 吴敬梓 第一节 儒林小说的产生 一、儒林小说 指一种表现封建文人生活和精神状态的小说。题材内容重在反映儒林中人坎坷曲折的经历,以及在功名富贵利诱之下迂阔陈腐的思想和委琐卑下的灵魂,进而描写世态,讽刺时弊,以抨击批判封建制度及其上层建筑。 二、儒林小说的发展 在明末清初已露端倪。章回小说如《醒世姻缘传》等世情小说中,已有不少片段直接反映儒林状况; 文言短篇如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中许多篇目专写儒生,对科举制度也有所抨击 ; 话本小说反映儒林生活者也较多,如“三言”中的《老门生三世报恩》等。特别是华阳散人的《鸳鸯针》,全书四卷十六回,其中三卷十二回皆反映儒林生活,论者或称其为“短篇儒林小说”。 到清中叶,这些涓涓细流汇成奔腾澎湃的大河,产生了全面反映知识分子生活与命运的讽刺巨著《儒林外史》。 三、儒林小说的产生原因 科举制度的没落 程朱理学及八股制艺 明末王学左派主张“百姓日用即道”, 清初顾炎武在《日知录》中屡次痛骂八股文,指出“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郊”。 儒林小说正是这些因素,尤其是进步思想具体化、形象化的产物。 社会原因 思想原因 作者原因 文学原因 第二节 吴敬梓的生平和创作 一、生平 吴敬梓(1701----1754),字敏轩,号粒民,晚年又号文木老人,安徽全椒人,清代讽刺小说家。出身于科举世家,曾祖父、祖父、叔祖均凭科举显达。其父吴霖起,拔贡出身,只做过一任县教谕(八品学官),为人正直耿介,不慕荣利,对吴敬梓颇有影响。吴敬梓13岁丧母,后随父到任所,20岁中秀才(此后即屡举不中),23岁丧父。从此,他的生活起了很大变化,由于“素不习治生,性复豪上,遇贫即施,……不数年而产尽矣”,大家都拿他作“败家子”的典型来教育子孙。他33岁时移居南京,生活愈加贫困,到后来甚至常常无米下锅。1754年病逝于扬州。 二、创作 诗文集《文木山房集》十二卷 解释《诗经》的著作《诗说》七卷 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 《儒林外史》初以抄本流传,现存最早的刻本是嘉庆八年(1803)刊行的卧闲草堂本,共56回,第56回作者问题有争议,现在通行本为55回。 第三节 儒林命运的反思 一、学界观点 “功名富贵” 说 “反科举”说 “痛史”说 “民主主义思想”说 “丑史”说 “儒林命运反思”说 二、思想内涵 以知识分子的生活、命运和精神状态为题材,对封建科举制度下知识分子群体的命运进行了深刻的文化反思,进而探索知识分子的出路。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zxiangd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本人从事教育还有多年,在这和大家互相交流学习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