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ICS? FORMTEXT 65.020.20
B05
备案号:
FORMTEXT
FORMTEXT ?????
DB FORMTEXT 32
FORMTEXT 江苏省地方标准
DB FORMTEXT 32/ FORMTEXT T XXXX— FORMTEXT XXXX
FORMTEXT ?????
FORMTEXT 苔草繁殖技术规程
FORMTEXT Technical regulation for propagation of Carex hererostachya
FORMDROPDOWN
FORMTEXT ???? - FORMTEXT XX - FORMTEXT XX发布
FORMTEXT XXXX - FORMTEXT XX - FORMTEXT XX实施
FORMTEXT 江苏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DB32/T XXXX—XXXX
PAGE \* MERGEFORMAT I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南京市园林工程管理处、南京嘉盛景观建设有限公司、南京市天印园林园艺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任全进、杨虹、于金平、路奎、陈聪、张龙香。
苔草繁殖技术规程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苔草(Carex hereostachya)种苗生产、组培育苗、分株育苗、病虫害防治等技术。
本标准适用于苔草的繁殖生产。
组织培养育苗
母株选择
选择品种纯正,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植株作为母株。
外植体取材
取材部位
去掉上部细长的叶片及底部的根系,保留具有生长点的一段茎尖为外植体。
取材时间
可全年取材,生长季取材组培为佳。
?培养基制备
以MS培养基为基准培养基,pH 5.7~5.8,蔗糖3%,琼脂0.6%;
诱导培养基为MS+ 6-BA 0.5 mg/L+NAA 0.1 mg/L;
继代增殖培养基为MS+6-BA0.5 mg/L+NAA 0.05 mg/L;
生根培养基为1/2MS +IBA 0.2 mg/L+NAA 0.2 mg/L。
外植体消毒
75%无水乙醇擦洗2次,0.1%升汞浸洗10min,无菌水洗5次,0.1%升汞再浸洗5 min,无菌水洗5次。
接种
在无菌条件下,保留具有生长点的一段切成2小块~4小块后接种到准备好的培养基中。
培养
不定芽诱导
将接种好的材料放在培养室培养,温度为24 °C~26 °C,光照强度为2000 Lx,光照时间为12 h/d。外植体接种到培养基上7d后, 生长点部位开始膨大,出现绿色的突起,2周后可见明显的芽分生组织。
增殖培养
培养1个月可以长到3 cm~4 cm长, 切下进行增殖培养,采用丛芽接种的方法,即用手术刀和镊子顺着丛芽中间的缝隙分为2株/丛~3株/丛,以丛芽的形式转接。
生根培养
选择1 cm~2 cm高的健壮幼苗,转接入生根培养基中诱导生根,10 d后幼苗基部分化出许多细小的根,20 d后可以长至4 cm~6 cm, 呈辐射状,生根培养1个月。
炼苗
组培苗的根系达到4 cm,培养苗高度4 cm,将培养瓶在室内开瓶炼3 d,再到室外炼苗7 d。
移栽
取出后洗净根部的琼脂,移栽到珍珠岩 :蛭石=1:1的灭菌基质中。金叶苔草不耐涝,因此移栽最佳季节避开梅雨季节,控制好温度和湿度,并定期喷施杀菌剂,移植7d内用薄膜罩覆盖,保持小环境湿润。7d以后逐渐敞开透气,穴盘苗生长2~3个月后移栽。
移栽后管理
温度保持在22 °C~28 °C,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90%以上,光照强度在15000 Lx~20000 Lx。移栽后每7 d~10 d用75%的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雾一次。
分株育苗
分株时期
分株以春季为宜。
种苗选择
选择健壮无病害植株。
分株及栽种方法
将新株取下,2芽~3芽为一丛,下部留有生长旺盛的根,剪去地上部分2/3叶片。分株后栽在排水良好,土壤肥沃条件下,株(丛)行距以25 cm~30 cm为宜。可穴栽,亦可开沟培土栽植。栽植深度以覆盖原土痕1cm左右为宜。
栽后管理
分株定植后浇透定根水,以后每天视情况浇水,两周后新根发出,可以结合除草松土。栽培养护特点:在夏、秋、冬三季株丛不断分蘖形成新株,分蘖力和再生力强,每周施肥浇水一次,保证植株生长必要的养分。
病虫害防治
虫害防治
蛴螬等地下虫害危害时,用50%辛硫磷乳液500倍液灌根,白僵菌、绿僵菌可湿性粉剂灌根。
病害防治
防治锈病宜使用三唑类杀菌剂。使用25%的三唑酮可湿性粉剂时,2000倍液喷洒,每5d~7d喷一次,连续3次。
生产记录
对生产全过程记录,生产档案保存2年以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江苏地方标准DB32-“西瓜-秋茭白-夏茭白-慈菇”2年4熟水旱轮作设施高效栽培技术规程.doc
- 江苏地方标准DB32-B企业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安全监控预警系统技术规范.doc
- 江苏地方标准DB32-DB32-2060—2018江苏部分产品和组织机构单位能耗限额.doc
- 江苏地方标准DB32-矮化富士苹果单植化栽培技术规程.docx
- 江苏地方标准DB32-北美栎树嫁接育苗技术规程.docx
- 江苏地方标准DB32-餐饮排油烟设施清洗技术及检验规范.doc
- 江苏地方标准DB32-草甘膦职业接触人群健康检查技术规范.doc
- 江苏地方标准DB32-草莓和玉米套作技术规程.doc
- 江苏地方标准DB32-草莓连作土壤管理技术规程.docx
- 江苏地方标准DB32-超高频射频识别标签最小激活功率测试方法.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