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介绍
* 六、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1)新型传感器与传感装置 : 无线传感技术与系统的微型化技术 智能无线传感技术 能量获取技术 (2)工业无线网络技术: 通信与组网技术 基础服务与网络管理技术 网络规划与部署技术 * 4.感知能力 大规模、分布式、多属性 动态管理、协同控制 3.计算能力 嵌入式处理器性能、存储器容量、能耗限制 能源优化、系统复杂性优化 5.处理能力 海量、实时流数据 分布式存储、分级处理、动态分析与挖掘 六、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移动设备 RDC RFID/条码 读写器 仓库 Caller Caller 打印机 港口 物流 复杂事件探测 任务提交 云计算平台 复杂模式库 事件存储库 规则数据库 物联网 EPC 信息服务器 对象命名服务器 PML服务器 数据中心 面向制造业供应链的物联网信息服务平台 七、结 论 关键技术 工业传感器与检测技术 高可靠、实时工业无线网络技术 工业感知信息处理与挖掘技术 物联网:海量数据处理与服务 物联网将在工业控制与管理中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基于泛在信息的智能制造是制造业的发展方向 行业对需求的认识 部分企业已开始应用 * 物联网被预言为继互联网之后全球信息产业的又一次发展浪潮,受到各国政府、企业和学术界的重视 美国、欧盟、日本等甚至将其纳入国家和区域信息化战略。 面对当前的国际形势,迫切需要着眼于中国国情,早一点谋划未来,制定我国的物联网发展战略 突破瓶颈,深入到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切实解决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 物联网将带动我国相关领域科技水平的提升,保障经济安全甚至国家安全,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增强我国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国际竞争力。 * * * * * * * 1995年前后以“信息高速公路”战略催生的互联网革命为标志; 历次技术变革都引起企业间、产业间甚至国家间竞争格局的重大变化 * * 1965年——大型机的从军事领域拓展到商业应用 1980年——个人计算机的普及 1995年——美国信息高速公路战略引发的互联网革命,比尔克林顿和比尔盖茨 每一次革命对政府、企业间的竞争格局带来深远影响 * 江苏、上海、广东、重庆、山东 * * * * * * Strategic Planning Assumption: By 2008, more than 75 percent of midsize and large enterprises will have an official policy endorsing systematic application integration, thus replacing earlier directives to seek single-platform homogeneity (0.8 probability). The infrastructure for the real-time enterprise must be infrastructure that works with a real enterprise. Through 2008, improving enterprise agility will remain an enterprise imperative, yet it will remain a difficult and expensive proposition, because it requires the integrated coexistence of distinct and independent platforms and architectures. The real-time enterprise is not a monolithic homogeneous environment. It will not be accomplished by replacing the current heterogeneous and chaotic network of applications with a single set of applications, data models, middleware platforms or library of services. The best examples of real-time enterprise infrastructure are the enterprise nervous system (ENS) networks built to respectfully adopt the key existing enterprise applications. Respect in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