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二章 第一类危险辨识、控制、评价
课堂提问 1.安全也是一种危险。( ) 2.将“事故频发倾向者”从企业中开除就可以杜绝事故。( ) 3.安全就是指“不出事故”。( ) 4.不可能彻底消除一切危险性。( ) 课堂提问 5.可靠性和安全性的关系如何?不可靠一定不安全吗?提高可靠性能否提高安全性? 6.系统安全与以往的工业安全相比,在安全观念上有哪些创新? 7. 什么是危险源?试列举火灾事故的危险源? 第二章 第一类危险源辨识、控制、评价 能量意外释放论与两类危险源 第一类危险源辨识和评价 第一类危险源控制 重大事故危险源 第一节 能量意外释放论及两类危险源 1 能量意外释放论 在利用能量做功的过程中,如果失去了对能量的控制,意外释放的能量作用于人体,超过人体的承受能力,将造成人员伤害;意外释放的能量作用于设备、建筑物、物体等,超过它们的抵抗能力,将造成设备、建筑物、物体的损坏。 1961年吉布森(Gibson)、1966年哈登(Haddon)等人提出能量意外释放论:事故是一种不正常的或不希望的能量释放。 第一节 能量意外释放论及两类危险源 1 能量意外释放论 麦克法兰:所有的伤害(或损坏)都是因为 接触了超过机体组织(或结构)抵抗力的某种形式的过量的能量; 有机体与周围环境的正常能量交换受到了干扰(如窒息、淹溺等)。 各种形式的能量构成伤害的直接原因。 影响人体能否受伤及伤害严重程度的因素 能量的大小 能量的集中程度 人体接触能量的部位 能量作用的时间和频率 如何防止事故? 预防伤害事故就是防止能量或危险物质的意外释放,防止人体与过量的能量或危险物质接触。 屏蔽 约束、限制能量,防止人体与能量接触的措施,称为屏蔽。 用安全的能源代替不安全的能源 限制能量 防止能量蓄积 缓慢地释放能量 设置屏蔽措施 在时间或空间上把能量与人隔离 信息形式的屏蔽 屏蔽 约束、限制能量,防止人体与能量接触的措施,称为屏蔽。 用安全的能源代替不安全的能源 限制能量 防止能量蓄积 缓慢地释放能量 设置屏蔽措施 在时间或空间上把能量与人隔离 信息形式的屏蔽 屏蔽 约束、限制能量,防止人体与能量接触的措施,称为屏蔽。 用安全的能源代替不安全的能源 限制能量 防止能量蓄积 缓慢地释放能量 设置屏蔽措施 在时间或空间上把能量与人隔离 信息形式的屏蔽 屏蔽 约束、限制能量,防止人体与能量接触的措施,称为屏蔽。 用安全的能源代替不安全的能源 限制能量 防止能量蓄积 缓慢地释放能量 设置屏蔽措施 在时间或空间上把能量与人隔离 信息形式的屏蔽 屏蔽 约束、限制能量,防止人体与能量接触的措施,称为屏蔽。 用安全的能源代替不安全的能源 限制能量 防止能量蓄积 缓慢地释放能量 设置屏蔽措施 在时间或空间上把能量与人隔离 信息形式的屏蔽 屏蔽 约束、限制能量,防止人体与能量接触的措施,称为屏蔽。 用安全的能源代替不安全的能源 限制能量 防止能量蓄积 缓慢地释放能量 设置屏蔽措施 在时间或空间上把能量与人隔离 信息形式的屏蔽 两类危险源理论 危险源 可能导致事故的潜在的不安全因素。它的存在是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 第一类危险源 系统中存在的、可能发生意外释放的能量或危险物质。实际上,把具有、产生、储存、转换能量或危险物质的装置、设备、场所等作为第一类危险源。 第二类危险源 导致约束、限制能量措施失效或破坏的各种不安全因素。 第一类危险源 产生、供给能量的装置、设备; 使人体或物体具有较高势能的装置、设备、场所; 能量载体; 一旦失控可能产生巨大能量的装置、设备、场所,如强烈放热反应的化工装置等; 一旦失控可能发生能量蓄积或突然释放的装置、设备、场所,如各种压力容器等; 危险物质,如各种有毒、有害、可燃烧爆炸的物质等; 生产、加工、储存危险物质的装置、设备、场所; 人体一旦与之接触将导致人体能量意外释放的物体。 第二类危险源 人的因素 人的不安全行为 人失误 ( human error ) 物的因素 物的不安全状态 故障或失效 环境因素 物理环境 社会环境 第二类危险源 人的因素 人的不安全行为 人失误 ( human error ) 物的因素 物的不安全状态 故障或失效 环境因素 物理环境 社会环境 第二类危险源 人的因素 人的不安全行为 人失误 ( human error ) 物的因素 物的不安全状态 故障或失效 环境因素 物理环境 社会环境 不安全行为与人失误有和不同? 人的不安全行为是导致事故的直接原因; 人失误不一定直接导致事故。 人的不安全行为主体是事故现场的人员; 人失误的主体可以是不同工作岗位的人员。 防止不安全行为采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