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天上走-唐似亮著.pdfVIP

  1.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2.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3.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序 中共云南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 尹欣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这是2011 年10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 议通过的 《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推动社会主义 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的一句话。这 句话,高度概括了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文明进程,浓缩了 56个民族紧密团结、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自有人类以来, 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民族,文化都是国家、民族的精 神之魂。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虽然五千多年来 朝代更替,人是物非,但文化的血脉却一直延续下来。我 们今天享有和继承的文化遗产,就是前人创造的文化结晶。 十七届六中全会 《决定》还指出:“优秀传统文化凝聚着中 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追求和历久弥新的精神财富,是发 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深厚基础,是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 神家园的重要支撑。”因此,传承和发扬优秀的传统文化, 我们任重道远。 云南是一个多民族和睦共处的边疆省份,各民族在自 身的发展过程中,创造了灿烂的、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 如彝族的图腾文化、纳西族的东巴文化、傣族的贝叶文 化、佤族的崖刻 (画)文化、哈尼族的梯田文化、壮族 的铜鼓文化等。这些文化的价值,远远超越了地域和文化 的范畴,与世界其他民族文化相比,一点也不逊色。云南 00    1 地方民族文化的独特性、差异性、多样性的特点和重要意 义,越来越为国内、国际的专家、学者所重视,越来越成 为世界文化多样性的典范。研究云南地方民族文化也已成 为国际潮流,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相对而言,对迁入云 南的汉族文化的研究略显薄弱,也一直缺少切入点和突破 口。据史书记载,战国末期楚国庄?入滇,拉开了中原或 江淮居民进入云南的帷幕。而云南多地的考古发掘出土文 物证明,早在春秋和战国初期,就有中原文化传入云南, 比史书的记载早得多。自秦、汉至隋、唐,迁徙从未间断 过。但真正的大规模迁徙则是从明朝开始。现在云南汉民 族的祖先,很多就是那个时候来到云南的。不可否认,大 规模的移民,不仅带来了先进的耕作技术,也带来了先进 的文化,促进了边疆的繁荣和民族团结,是云南千年稳定 的基础。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云南的地方民族文化研究, 在注重少数民族文化研究的同时忽视了汉民族文化的研 究,忽视了汉民族文化与其他民族文化融合的研究,是一 个遗憾。 大理州弥渡县是一个以汉族为主体居民的地方,至今 年刚好建县百年。弥渡特殊的地理位置,养育了特殊的地 方文化。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国家组织有关部门开展 了大规模的地方文化集成的调查与编撰,大批文艺界人士 前来弥渡采风,收集整理出了 《弥渡山歌》、《绣荷包》、 《十大姐》等民歌、花灯精品,使弥渡的文化档次得到了 巨大的提升,同时成就了许多著名的文艺家,如歌唱家黄 虹,花灯艺术家袁留安等。尤其是根据弥渡民歌整理、创 作的 《小河淌水》,成为云南文化的形象代表,不仅让弥 渡闻名遐迩,进而提高了云南的知名度。享誉云南的弥渡

文档评论(0)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