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西方思想史比较研究思考题
1、 从哪些方面看东西方文化是具有独特性与差异性的两大文化体系?
课件答案:
西方文明一一一种外向开拓性文化古希腊文化是西方文明的摇篮,起源于爱琴海地区的古希腊罗马等城邦国家。 在这里,原始宗教和神话对于神的力量崇拜(实质上是人的力量外化和延伸)并赋了i种“理想人格”,同时与古 希腊人们航海经商及民主参政的生活方式
结合,形成了一种以个人为木文、以张扬个性为特征的外向开拓性文化。
屮国古代文明——一种内向收敛性文化屮国古代文明发源于黄河流域,这是一种建立在宗法家族制度上,并把家 族的形式和内容投射到社会的治理、民族性格的建构上,形成了以家族为本位、注重人伦关系、强调礼乐教化作用, 以求得身心内外协调的价值取向.
这两种文化体系造就了两种风格迥杲的人格理想:西方人格理想崇尚个人,注重人权,以征服口然为特征,多以“海 盗人格” “英雄人格”自诩;
东方人格理想则崇尚社会,注重伦理,以“犬人合一”的和谐关系为特征,多以“内圣外王”的“君子人格”自负。 网络答案:
第一,是义利关系问题。一般来说,西方人重利轻义,东方人重义轻利或义利兼顾。在东方比如中国人的生活中,谦 让是一种美徳,而西方人对此不知如何是好。西方人在多数时候为了利益可以牺牲白己的义。
第二,是整体性和个体性问题。东方人强调整体性和综合性,而西方人则重视个体性。比如中医和西医,中医强调 的是整休,西医不一样,从解剖学的角度来说,它重视整体屮的局部。
第三,是求同思维和求界思维的问题。我们中国人总是强调“和为贵”,“天人合一”等,而西方则讲究多样的标立新 说。
2、 近现代中西文化比较研究可以划分为几个阶段,各有什么特点?
第一阶段?? 16世纪末一17 1比纪初明朝万历、天启年间到1723年清朝的雍正元年“西学东渐”。特点:屮国仍保 持着政治上的独立自主地位。
这个时期來中国的传教士主要有利玛窦、庞蒂我、熊三拔、龙华民、南怀仁、汤若望等。这些传教士所带來的西学 不是西方先进的科学和哲学,如牛顿的科学思想、笛卡尔和培根等哲学家的近代哲学先进的思维方式。而是屮世纪 封建社会的神学和经院哲学。虽然也涉及到了一些科学如天文学数学地理学等方面的知识,但其真正目的都是为了 论证神学。对于西方传教士及其带来的思想,中国的士大夫阶层存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一是欢迎、引进的态 度,其主要的代表人物有徐光启、李Z藻、黄宗羲、梅文鼎、王锡阐等人他们参与了介绍西方学术的工作,提出并 推进了“会通以求超腔的主张;一是排斥敌视的态度,将戏谑指斥为“奇技淫巧”,代表人物主要是邢云路、魏文魁、 杨光先的。这一阶段的中西文化交流、比较仅仅持续了一百多年,终因后來清政府的闭关锁国政策而中断。
第二阶段:*4%年鸦片战争爆发-1919年五四运动前夕展开的新文化运动,这一时期发生了著名的东西方文化 论战。中西文化比较研究又可以划分为四个小阶段
鸦片战争爆发以后,清政府在相关的战事中节节败退,这使得中国人开始从泱泱大国的美梦中惊醍,中国的政治统 治和社会结构也受到了巨大的震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所有的一切都迫使屮国人不得不乂开始面对卷土重 来的西方文化。西方列强用暴力打开了屮国的人门,使屮国血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也使得屮国仁人志士不得不反 思对待西方文化的态度,中国文化比较的研究也从这时正式地展开:
首先是出现以洋务运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文化取向为特征的中西文化比较研究,吋问跨度为1840年笫一
次鸦片战争爆发到1895 甲午战争。这一时段强调中西文化是本体,必须固本强本而不能变动,固本强本的
手段就是学习西方的船坚炮利,从西方先进的物质文明、科学技术中吸取有益于中国的成分,以达到自强、制夷的 目的。表明了中国已经边出了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主要代表人物有如林则徐魏源冯桂芬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 等。,他们虽然对待西方文化的态度有所不同,在维护孔孟之道的询捉下可以区分为开明派和守旧派开明派主要代 表冇:林则徐、魏源、冯桂芬、曾国藩、李鸿章、张Z洞等洋务派。守IU派主要代表冇:儼仁、刘锡鸿等顽固派。 但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捍卫维护孔孟的倫学和封建制度。,这场争论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对待西方文化的守I口思想, 山于洋务派对西学的认识比较肤浅,只停留在肯定西方的物质文化、科技知识较低的水平,没有涉及更深刻的内容, 而其“中体西用”的主张对后來政治制度的改良,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
其次便是紧接着的以戊戌变法的文化取向为特征的屮西文化比较,时间跨度为1895年甲午战争至1898年戊 戌变法。「卩午战败后,北洋水师全军覆没,这宣告了李鸿帝等人发起的洋务运动的失败,也向国人证明了单纯学习 西方的科学技术无法真正拯救中国,救亡图存、变法维新开始成为一些先进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使命。以康有为、 梁启超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