眩晕临证识要ppt课件.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眩晕临证识要ppt课件.ppt

2、温阳法 《素问·逆调论》曰:“肾为水脏,主津液。”肾主水,赖阳气以蒸腾,若肾阳式微,失其主水之能,则水液代谢失常,水饮上犯,扰及元神之府则头目眩晕。 本型患者或由于禀赋不足,素体肾阳虚衰;或由于房事不节,淫欲过度,耗伤肾精,累及肾阳;或由于大病初愈,久病失养,失于调摄而肾阳不足;或由于误治失治,汗不得法,伤及肾阳。肾阳亏虚,不能温养脾土,土德不及,无以御风,则眩晕作矣。 临症见头晕目眩,心下悸,身瞤动,站立不稳,振振欲僻地,脐下痛,大便溏,腰膝酸软,夜尿多或小便不利,晨泻,恶寒怕冷,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临床上尚有虚阳外越所致发热,筋惕肉瞤,振颤不稳,小便不利等症。 方选真武汤加减(茯苓、生姜、芍药、白术、附子),若小便利者,去茯苓;若下利者,去芍药,加干姜;若呕者,去附子,加重生姜用量。《外台秘要》近效白术附子汤亦可酌情选用(白术、炮附子、炙甘草、桂心)。 治法:温阳利水。 临证注意 临症之际,尤要注意本证之本在于肾阳亏虚,故治当求本,温补肾阳,但温补肾阳药大多温热刚燥,容易化燥伤阴,故临症时要注意既补肾阳,兼护肾阴。 3、燮理法 女子以血为用,血即精也,随着年龄的增长,肾精渐衰,阴精不化气,阳气亦亏虚。阴阳本一气,阳为阴之主,阴为阳之源,阴阳原本相守而不相离,阳本热,若阳中无阴,其热必极,热极则亡阴而万物焦枯;阴本寒,若阴中无阳,其寒必甚,寒甚则亡阳而万物寂灭。 临症见头晕目眩,阵发性烘热,汗出,另外还可见到心烦、腰酸、口干、畏寒、舌淡红苔少、脉弦细数等阴阳失调的症状。 方选二仙汤加减,仙茅、仙灵脾、巴戟天从阳引阴,黄柏、知母、当归从阴引阳,泻肾火,温肾阳,阴得安其位,则阳可立根基,而能使阴阳有眷属一家之义。临证之时常于上方加生龙骨、生牡蛎益阴敛阳,镇心安神,善悲欲哭合甘麦大枣汤,心烦失眠加柏子仁、炒枣仁;情绪低落,倦怠乏力加党参、黄芪。 治法:燮理阴阳,调理冲任。 (四)从瘀论治 跌仆坠损,头脑外伤,瘀血停留,阻滞经脉,气血运行不畅,不能荣于头目,或瘀停胸中,或妇人产时感寒,恶漏不下,血瘀气逆,并走于上,迫乱心神,上扰清空,皆可发生眩晕。 虞抟云:“外有因坠损而眩晕者,胸中有死血迷窍心窍而然,是以行血清经,以散其瘀结”。 或眩晕久不愈,诸药乏效,临床症见面色晦暗,头部刺痛,口唇发绀,舌暗红,脉细涩者,当通其经,用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常能收到佳效。 (五)从疗效谈剂量大小 临床疗效的高低不仅取决于辨证准确,选方恰当,而且与药物的剂量有密切关系。用药量过大,如单味大剂量,或同类药用之过多,如芩、连、柏、栀子、大黄并用,或理气药枳、朴、大白、木香并用,本病未愈,又添新疾。取效的关键不仅仅在于用药量的大小、用药多少,而是恰到好处的药物,合适的剂量,以药物之偏纠病体之偏,以“四两拨千斤”。 医案 胡某某,女,18岁 头晕,头沉5年,加重6个月 症见:头晕伴视物旋转,恶心干呕,平素易心烦,乏力,眠多(约12~13小时/日)。腹胀,症状时轻时重,矢气则舒。口不苦不粘,纳食可,大小便调,月经延迟。舌暗红,苔白腻,脉沉细。 诊断:头晕 治法:健脾化痰,理气和胃。 方药: 党参15g 炒白术15g 云苓12g 半夏9g 枳实9g 天麻10g 醋香附15g 葛根6g 炙甘草6g 大枣3枚 生姜3片 5剂 水煎服 日1剂 分两次温服 (六)从眩晕谈疗效与更方问题 1、效不更方 “效不更方”是指经过治疗,药证相符,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但病机证候未变,故继续守方治疗。 2、效即更方 如果病机发生转变,或原来主症消失,次症上升为主要矛盾时,就应当法随证转,方从法出,更改用方,这就是“效即更方”。 曾经治疗一眩晕病人用益气聪明汤而愈,但肢体麻木不减,改用补阳还五汤而获效。 3、不效即更方 不效即更方:是指辨证未准,或用药方向有误,临床乏效,或反增它病,这时应及早更方治疗。 4、不效也不更方 病情有轻重、病位有浅深、禀赋有厚薄、病程有久暂,所以取效有快慢之别。初服不效,是因为病势未遏,或正气未复,需要有一个有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如肾精亏虚的眩晕病人,三五剂药很难取效,这时就需要医者坚定信念,守方治疗,不能见初服不效即改用它法,旧患未除,反添新疾。 以上四种情况需要医者掌握眩晕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透过疾病之现象,发现疾病之本质,做到心中了了,有的放矢地治疗,切莫一见治而未效,频繁更方,终至医者茫然而无所从。只有进退有据,守变结合,用药合理,方能收到好的疗效。 十三、要重视方证 要游于方中,超乎方外 一加一减皆精义 《素问·至真要大论》云:“诸风掉眩,皆属于肝”,“厥阴之胜,耳鸣头眩,愦愦欲吐”,《素问·六元正纪大论》云:“木郁之发,甚则耳鸣旋转”。 《灵枢·口问篇》云:“上气不足,脑为之不满,

文档评论(0)

iuad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