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鉴赏.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7A版优质实用文档 PAGE PAGE 6 7A版优质实用文档 古代诗歌鉴赏——表达技巧 【诗歌的表达技巧】(常用) 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借代、夸张、对偶、对比、反问、设问、双关、互文、反复等。 2、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描写、抒情。(以抒情和描写为主) 抒情:可分为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情景相生);触景生情;托物言志等)。 描写:可分为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正侧结合、点面结合、细节描写、乐景写哀等。 3、表现手法:用典、衬托、联想、想象、抑扬、比兴、象征、照应、对比、白描等 一、修辞手法 比喻、拟人、借代、夸张、对偶、对比、反问、设问、双关、互文、反复 “秦时明月汉时关”、“主人下马客在船”(互文)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双关) 借代: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 夸张:引起丰富的联想,突出了事物的本质和特征,便于抒发强烈的感情。 双关:使语言幽默,饶有风趣;生动活泼,含蓄曲折地表达微妙的神态和情思。 对偶:音节整齐匀称,节奏鲜明,有结构美和音乐美。 对比:使事物特征鲜明突出,表达强烈的感情。 互文:使语言明快,结构工整,声韵和谐,节奏明快。 表达方式 记叙、描写、议论、抒情。 1、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记叙)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议论) 诗歌中最常用的表达方式有两种:描写、抒情 抒情:可分为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情景相生);触景生情;托物言志等)。 描写:可分为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正侧结合、细节描写、乐景写哀等。 【抒情】 1、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不要任何“情感附着物”,而由作者直接对有关人物、事件等表明爱憎态度的一种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2、间接抒情 借人、事、景、物等各种形象来抒情。可分为: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情景相生);触景生情;托物言志等。 (1)借景抒情(2)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情景相生) (3)触景生情 如望月思乡、伤春悲秋、折柳送别、闻雁思归、见流水而思年华等 (4)托物言志 托物言志诗人借自然界中的某物自身具有的特征,来表达某种志向或情感,诗中的物带有了人格化的色彩。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最常用的有比喻、拟人、象征 【描写】 常见的描写可分为: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正侧结合、细节描写、乐景写哀等。 1、动静结合 动静结合是指对事物、景物作动态、静态的描写,两者相互映衬,构成一种情趣。 2、虚实结合 虚实结合主要有三种情况:写景为实,抒情为虚;物象为实,想像为虚;正面为实,侧面为虚。 ◆李白《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实)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虚)” 3、正侧结合 对描写对象进行正面的直接的描写是正面描写;描写对象周围的事物,使对象更鲜明、突出的是侧面描写。 4、细节描写 5、乐景写哀 三、表现手法: 用典、衬托、联想、想象、抑扬、比兴、象征、照应、对比、白描等 1、用典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李商隐《锦瑟》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杜牧《赤壁》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李清照《绝句》 2、衬托 (1)正衬 是指从正面映衬,就是利用与主体事物相类似的事物(陪衬体)作陪衬。 (2)反衬 ◆诗句“蝉躁林愈静,鸟鸣山更幽”,以动写静,愈见其静,以声衬静,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3、联想 由一事物联系到与之相关联的另一事物,或把事物中类似的特点联系起来造成一个典型。 ◆贺知章的《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4、想象 人们在已有材料和观念的基础上,经过联想、推断、分析、综合,创造出新的形象的思维过程。 ◆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5、抑扬 (1)先抑后扬(2)先扬后抑 【说明】一首诗或词的表达技巧往往不是单一的 ◆杜甫《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后面两句。可以作如下的分析: (1)以乐景写哀情。花开鸟鸣本是令人喜乐之景,但由于战乱不断,家庭离散,诗人见乐景而倍生伤痛之情。 (2)这种乐景写哀情也可以说成是反衬。以乐景反衬哀情,以倍增其哀。 (3)如果答拟人手法,也未尝不可。诗人感时伤别让花也溅泪,鸟也惊心,是诗人移情入景,将自己的主观感移到花鸟身上,从而表现出诗人伤痛之深。 答题技巧: ①从练字角度:着重分析该字的表达效果对主旨所起的作用。 ②从名句角度:着重分析该句的情感哲理所在对主旨所起的作用。 ③从修辞角度:审清修辞手法,该诗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起了怎样的表达

文档评论(0)

Jermain201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