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社会不同群体心理研究.pdfVIP

  1.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2.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3.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前 言 经历了三十多年改革开放的中国,出现了许多以往从来没有过的 社会群体,这些已有的或新出现的群体构成了当今纷繁多样的社会景 象。群体是相对于个体而言的,人总是要生活在某一社会群体中,但 不是任何几个人就能构成群体。群体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为了 达到共同的目标,以一定的方式联系在一起进行活动的人群。可见群 体有其自身的特点:成员有共同的目标;成员对群体有认同感和归属 感;群体内有结构,有共同的价值观等。群体具有生产性功能和维持 性功能。群体的价值和力量在于其成员思想和行为上的一致性,而这 种一致性取决于群体规范的特殊性和标准化的程度。群体规范具有维 持群体、评价和导向成员思想和行为以及限制成员思想和行为的功 能。 本研究以当今社会部分群体为研究对象,进行了与群体心理相关 的研究。结构上看,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理论基础。“心理” 及其相关概念,对于国人来说还不是一个非常熟悉的内容,许多人对 此有不准确的认知,所以,有必要对这些心理学概念进行释意,从而 更好的理解我们的研究。 第二部分具体研究了不同群体的心理状况,主要研究了四组群 体,可以说这些群体都是当今社会较典型的群体,具体如下: 1. 教师群体与学生群体。教师与学生从来都是共生的,学生的心 理健康水平,关系到国家的发展和未来,教师的心理状态会对学生的 心理产生显性和隐性双重影响,对二者的统合研究,有益于提高学校 的育人质量。 2. “空巢”老人群体与“族蚁”青年群体。从表面看,似乎这是 两个完全没有关联的群体,然而,一方面是空旷的房子,住着孤独的 · 1 · 老人,一方面是众多的年青人,艰难地找寻一处安身之地,这种现 状,不得不引人深思。 3. 农民工群体与留守流动儿童群体。社会对农民工的关注早于留 守流动儿童,留守流动儿童基本上是农民工的后代,两个群体之间有 着千丝万缕的关联,只有将两者结合起来进行研究,才有可能得到客 观的结论,从而提出有操作性的建议。 4. 医生群体与患者群体。医生与患者之间的矛盾有目共睹,如何 化解这对矛盾需要全方位考虑,其中的心理因素不容忽视,医生与患 者互不信任,相互防犯的心理,显然会加据双方的矛盾,增进心理层 面上的互动,有助于矛盾的解决。 当今社会群体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使得本研究既有意义又有难 度,尽管我们努力使研究全面和深入,但我们也深知还没有达到理想 的目标。然而,我们相信,本研究对于正确认识社会不同群体,一定 会有所启发,从而为相关政策的制定和社会管理提供依据,促进社会 良性运行与和谐发展。 社会总是会不断地进步、发展和变化的,有些群体在社会进程中 消失了,有些群体出现了,有些群体正在形成中。比如说,大学群 体,在八十年代是一个很单一的群体,全部来自国家公费拨款的大 学,九十年代后期出现了民营大学学生、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本研 究对这些不同层次的大学生心理都进行了探索,原本以为,大学群体 是本研究中最完善和全面的内容。然而,当我在完成书稿的最后一个 多月,有机会来到美国,在这里发现华人留学生群体已经成为一个不 容忽视的群体,他们的心理相比于国内大学有其特殊性,他们的身份 和所处的环境,使他们更需要心理上的关注和引导,很遗憾由于时间 原因,不能将这一内容纳入本研究中。 这一遗憾也启示我们,对社会群体的心理研究任重而道远,我们 将在此研究的基础上,继续进行广泛而深入的社会群体心理研究。 · 2 · 目 录 前 言 第一章 导引 ……………………………………………… 001 第一节 问题的缘起 ……………………………… 001 第二节 不同群体心理研究的框架 ……………… 023 第三节 相关概念的界定 ………………………… 031 第二章 高校教师群体与大学生群体………………… 047 第一节 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普查 …………… 047 第二节 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 0

文档评论(0)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