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专用)2019高考语文二轮培优第三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专题五古代诗歌鉴赏技法提分点25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docVIP

(浙江专用)2019高考语文二轮培优第三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专题五古代诗歌鉴赏技法提分点25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浙江专用)2019高考语文二轮培优第三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专题五古代诗歌鉴赏技法提分点25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PAGE 1 PAGE 9 第 PAGE \* Arabic \* MERGEFORMAT 9 页 技法提分点25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三步骤分析表达技巧 读文支招 题材暗示诗家语 古代诗歌可分为写景抒情诗、记事咏怀诗、咏史怀古诗、咏物言志诗、田园山水诗、边塞征战诗、送别诗等等。 (1)送别诗 抓住表达情感的关键句,以此统摄全篇,则句句不偏离主线。如《送王昌龄》一诗,抓住关键句“送君多暮情”“叹息此离别”就可以理解作者的情感,理解诗歌的景物描写的作用等。 (2)写景诗 写景诗往往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如蒋捷《虞美人·梳楼》:“丝丝杨柳丝丝雨,春在溟濛处。楼儿忒小不藏愁。 几度和云飞去觅归舟。   天怜客子乡关远,借与花消遣。 海棠红近绿阑干。 才卷朱帘却又晚风寒。”杨柳如丝,细雨绵绵,一派迷蒙缥缈的景象,暗衬倚楼人万缕千丝的愁绪。 (3)咏怀诗 咏怀诗,往往通过对具体事件的叙写来抒写胸臆,抒写个人的恨别、怀远、思乡、感时等情怀。 如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杜甫的《春望》等。 (4)咏史诗 咏史诗中,作者往往在对某一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的咏叹中,融入了自己独到的见解,以史咏怀,以史颂人,以史喻今。 如陶渊明、刘禹锡、杜牧等都是咏史诗的代表作家。 (5)咏物诗 咏物诗的主要特点是托物言志。 这类作品中的“物”多具有特定的意义。 如梅花象征高洁不渝的品质,牡丹寄寓高贵,杨花有飘零之意,等等,不同的意象有不同的内蕴。 (6)山水田园诗 山水田园诗,主要描写田园生活和山水风景,表达悠然超脱、怡然自得的心情。代表人物主要有魏晋时期的陶渊明、谢灵运,以及唐代的王维、孟浩然、储光羲、常建等。 (7)边塞诗 边塞诗描写边塞生活与民族矛盾等,或抒发边地之苦、思乡之切,或充满豪情,或低沉忧伤。 它形成于盛唐,代表人物有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等。 典题文本 (2018·浙江)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题目。 送王昌龄 李 颀 漕水东去远,送君多暮情。 淹留野寺出,向背孤山明。 前望数千里,中无蒲稗生。 夕阳满舟楫,但爱微波清。 举酒林月上,解衣沙鸟鸣。 夜来莲花界【注】,梦里金陵城。 叹息此离别,悠悠江海行。 【注】 莲花界:佛寺,诗中指洛阳白马寺。 【译文】 漕河滔滔,东流远去,暮色茫苍,送君别去,离情依依。分手之际,逗留不舍,只见野寺突出,孤峰矗立。纵目远望,前路漫漫,却无蒲草稗草。夕阳洒满行舟,水波清澈,微微荡漾,令人喜爱。月出林上,举酒饯行,水鸟相鸣,关怀备至。今夜别自白马寺,梦里又见金陵城。离别之际,令人叹息,友人远去,江海悠悠,前路渺茫。 对点解题 1.这首诗与柳永《雨霖铃》词都运用了点染手法,试赏析本诗的点染手法。 答:                                                                      解题指导 1.点染手法 《雨霖铃》中“多情自古伤离别”点出离别,为“点”;“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二句渲染之,为“染”。故“点”一般为点明思想情感等主旨,“染”一般借景物渲染烘托。 2.分析本诗 eq \x(第一步 明技法) 本诗为送别诗,手法为“点染”。 eq \x(第二步 释运用、析作用) 先找“点”的部分,“送君多暮情”“叹息此离别”为“点”,点明离别之情。“悠悠江海行”也为“点”,点明牵挂不舍之情。中间十句为写景,是“染”,渲染烘托离情别绪。 答案 ①“送君多暮情”句点出了伤别之情。②“淹留野寺出”至“梦里金陵城”十句,层层铺写暮景,满篇幽淡惆怅,字字都是“暮情”,有力渲染烘托了离情。③结尾“叹息此离别”再次点明别离之情,“悠悠江海行”表达对朋友孤身远去的不舍。 2.“淹留野寺出”一句中“淹留”的意思是________,体现出诗人________的心情。 解析 第一处,可结合词语“淹留他乡”来理解;也可就字面意思猜测,再以诗歌送别的特点来印证。第二处,结合标题及首尾的关键句来填写。 答案 久留(逗留) 依依不舍 (2017·浙江)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 采地黄者 白居易 麦死春不雨,禾损秋早霜。 岁晏无口食,田中采地黄①。 采之将何用?持以易糇粮。 凌晨荷插②去,薄暮不盈筐。 携来朱门家,卖与白面郎。 与君啖肥马,可使照地光。 愿易马残粟,救此苦饥肠! 【注】 ①地黄:玄参科植物名,其根可入药。②插:通“锸”。铁锹。 1.本诗前八句叙写________,后六句叙写________,反映了中唐时期悲惨的社会现实。 解析 开篇“麦死春不雨,禾损秋早霜”两句,交代了全诗的背景。庄稼一年两季,春日没雨,夏麦绝收;秋天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80****595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