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以人为本--第三轮语言哲学对话(二) 赵俐.pdfVIP

语言以人为本--第三轮语言哲学对话(二) 赵俐.pdf

  1.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2.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3.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 ! ! ! 语语言言与与传传播播丛丛书书之之三三! ! !!!!!!!!!!!!!!!!!!!! 语言以人为本 ———第三轮语言哲学对话 赵 俐 等著 中国经济出版社 六、关于外来词 六、关于外来词 赵 俐:外来词,又叫借词。叶蜚声、徐通锵先 生在 《语言学纲要》中,将借词即外来词定义为 “音 与义都借自外语的词”,还特地指出,“借词和意译词 不同”。 但是,我们从语言生活实际看来,情况比较复 杂。从外国借来的有直接音译过来的词,像麦克风、 拷贝、托福、克隆;也有意译词,如话筒、激光唱 片、网络、信息技术。近年又出现了不少照搬过字母 文字的词, 、 、 、 、 等;有些其实 !# $ #$% %#% 也是照搬原形,只是较隐蔽,像从日语借来的汉字 词,写法完全相同,只是读音不同,如:社会、总 理、投票、宗教、干部、运动会、图书馆;还有一部 分汉字与字母结合以及音义结合的词,如卡拉 、 ’( ) 超、 制、 电话。其实,我们除了向外国借词之 ** + !.-, ! 语言以人为本 外,还向兄弟民族借。比如,我们向匈奴族借的 “二 胡”、向西域借的 “狮子、琵琶”、向蒙族借的 “胡 同”、向满族借的 “格格、妞妞、萨其马”等等。 我们思考几个问题:为什么会有外来词?都什么 时候容易有外来词进入?外来词会破坏传统文化吗? 于根元:我们唐代时吸收的外来词也很多,现在 吸收也多。吸收不一定都是被迫的。弱势时是被迫吸 收,强势时主动吸收,层次更高。 陈晓宁:有强制性就有抵制性,这是普遍的规 律。无论学什么,有兴趣、自觉自愿才能学好。外来 词大量涌入,我想可能有这样一些原因。首先是时代 的需要。走向世界的中国,经济、文化、科技、人民 生活与精神消费,方方面面都在与国际接轨,吸收外 来文化不可避免。此外,外来词作为载体,一定程度 地体现了城市青年对西方文化的某些认同。中国人外 语水平的普遍提高也是很重要的原因。从语言自身 看,彼此吸收、相互影响是现代语言的共同特征。一 种语言想要发展成为世界性的语言,必须有吸取外界 营养的宽广胸怀。我们引进,还要输出,使汉语更加 国际化。任何文化都是世界文化大树上的枝叶,从起 源开始,就在吸收大树的养分。 !#! ! 六、关于外来词 从语源学上讲,法语是罗曼语系印欧语族的一 支,起源于拉丁文。罗马人带给高卢的拉丁文和当时 罗马文人所用的拉丁文略有不同,是一种俚语化的拉 丁文。因此,法语最直系的祖先应该是当年罗马军人 和小贩使用的拉丁俚语。任何民族文化的发展都是世 界文化的发展,都必须借助世界文化的力量。“只有 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不是说割断与世界的联系,自 顾自的发展。无论落后、先进,稚嫩、成熟,停滞、 发展,民族文化从起源开始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请先注册登录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