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斯平 PKP院内小会伴解说词II.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马斯平 PKP院内小会伴解说词II

PK / PD 在抗菌治疗中的意义 马斯平的优势 充分药代动力学/药效学 (PK/PD)临床研究数据 大量临床对比试验(碳青酶烯类,酶抑制剂,三代头孢)功效得到实证 耐药机制结合临床研究,证实减少耐药细菌株产生 国际指南(IDSA, ATS, NCCN)中重度感染推荐为一线抗生素  合理的抗生素治疗需重点考虑的问题 药代动力学/药效学 药物穿透性 什么是 PK 和 PD ? 药代动力学Pharmacokinetics (PK) 是指机体对药物的作用.包括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 药效学Pharmacodynamics (PD) 描述药物对机体的生化和生理作用及其作用机制.即药物对机体的作用(或抗生素对细菌) PK 与 PD间的关系 抗感染治疗拼图 体内试验是衡量药物效能的重要指标 抗生素- 根据溶解性及药代动力学/药效学分类 Classification of antimicrobials according to their solubility and pharmacokinetic-pharmacodynamic properties. PK/PD 与抗生素效果 杀菌的3 种方式 浓度依赖型 伴延长的持续效应 氨基糖甙类 喹诺酮类 PK/PD参数: 与 AUC/MIC Peak/MIC相关 时间依赖型 不伴持续效应 β-内酰胺酶类 PK/PD参数:与MIC上的时间(TMIC)相关 时间相关性 伴中等度至延长的持续效应 大环内酯类 氮杂内酯类 克林霉素 四环素类 糖肽类 噁唑烷酮类 PK/PD参数:与 AUC/MIC比值相关 抗生素药代动力学: 半衰期比较 青霉素类 1/2-1 hour 头孢唑林 2 hours 头孢噻肟 1 hour 头孢曲松 6.5 hours 头孢吡肟 2 hours 万古霉素 6 hours 利奈唑酮 5-7 hours 庆大霉素 2 hours 新喹诺酮类 4-10 hours 阿奇霉素* 68 hours 病理生理学或医源性条件影响药物的分布和代谢 哌拉西林在败血症休克病人 病灶部位的浓度渗透性 哌拉西林用于败血症休克病人,单药静脉注射4g后在软组织中浓度低于血浆浓度的5-10倍。 哌拉西林调整给药剂量为4 g,一天三次,药物浓度不足以达到治疗败血症休克病人的软组织有效值。 推荐方法:在同样病人,通过调整哌拉西林剂量一天至少高于12 g和或缩短给药间隔。 头孢吡肟和头孢他啶在健康人群和危重病人中PK的参数 头孢吡肟与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对产ESBL酶大肠杆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PK/PD ARREST Program Ambrose PG, et al. Antimicrobial Agents and Chemotherapy 2003;47:1643-46 In vitro activity of cefepime and piperacillin-tazobactam tested against 105 ESBL phenotype (NCCLS criteria) strains of E.coli and K. pneumoniae (SENTRY 2000) Time above MIC Target (TMIC) 头孢吡肟 vs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 – 大肠杆菌 Time above MIC Target (TMIC) 头孢吡肟 vs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 – 肺炎克雷伯菌 结论 产ESBL菌株的增加是临床所关心的,但是否产生ESBL酶并无法预测临床疗效 大部分产ESBL的菌株对头孢吡肟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MIC仍在敏感范围 头孢吡肟无论何种给药剂量,都有可能达到有效的PK-PD目标 头孢吡肟达到理想的PK-PD目标的可能性大于90%,头孢吡肟比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更合适做为经验性治疗许多产ESBL菌的选择 合理的抗生素治疗需重点考虑的问题 药代动力学/药效学 药物穿透性 头孢吡肟持续静脉点滴治疗重症院内获得性肺炎危重病人可保持血浆和肺内药物浓度的稳定状态 Boselli E, et al. Critical Care Medicine 2003;31:2102-06 头孢吡肟治疗重症院内获得性肺炎危重病人的血浆和肺内药物浓度 患者: 重症机械通气院内获得性肺炎 给药方式: 头孢吡肟首剂 2g 30-min内静脉滴注,随后持续静脉 点滴4g 至少 24 hrs 描述头孢吡肟在肺组织中药物浓度的药代动力学 D Breilh, et al. Pulmonary Pharmacology Therapeutics 2001;14:69-74 头孢吡肟肺组

文档评论(0)

wyw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