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六章 呼吸 目的要求:掌握肺通气、肺换气的原理 掌握运动时呼吸功能的变化规律 呼吸: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的气体交换过程。 (二)呼吸过程中的胸内压变化 1、胸内压:胸膜腔内的压力。 胸膜腔 胸膜位于肺表面的部分为胸膜脏层,位于胸壁内表面的部分为胸膜壁层。这两个部分延续相连,形成密闭的间隙。 2、胸内负压的形成原因: 婴儿出生后,胸廓和肺发育的速度不均衡,肺发育 较慢,胸廓发育较快,胸廓容积大于肺。由于胸膜壁 层和脏层的紧贴不分,即使在呼气之末也是如此,因 而肺始终处于被动牵拉状态,肺本身是有弹性的组 织,肺泡又有表面张力,这两种因素使肺具有了回缩 力。 所以胸膜腔内的压力应是肺的回缩力与反方向作 用于胸膜腔的肺内压(或大气压)之和,即: 胸内压=肺内压(或大气压)-肺弹性回缩力 3、胸内压变化过程: 胸内压在呼吸过程中始终低于大气压,为负压。 平静呼气之末胸内压为-5 ~ -3mmHg, 平静吸气之末胸内压为-l0 ~ -5mmHg, 三、运动中的肺通气 (一)呼吸形式 1、呼吸肌: 主要吸气肌:膈肌和肋间外肌 主要呼气肌:肋间内肌和腹壁肌 2、呼吸形式: 胸式呼吸 (以肋肌运动为主) 腹式呼吸 (以膈肌运动为主) 运动时呼吸形式应与运动技术相适应。 (二) 憋气 1、概念 在较深或深吸气后,声门紧闭,然后做用力呼气动作。 2、憋气良好的作用 ①憋气时可反射性地引起肌肉张力的增加, ②可为有关的运动环节创造最有效的收缩条件。 如人的臂力和握力在憋气时最大,呼气时次之, 吸气时较小; 3、不良影响 ① 长时憋气压迫胸腔,使胸内负压骤减,造成回心血 减少,输出量锐减,血压大幅下降,导致心肌、脑细 胞及视网膜供血不全,影响和干扰了运动的正常进行。 ②憋气结束,加深呼吸,使胸内负压增加,血液迅速 回心,冲击心肌并过度伸展,心输出量大增,血压也 骤升。这对心力储备差者十分不利。 4、正确合理的憋气方法 ①憋气前不要吸气太深; ②憋气结束时,微启声门、喉咙发出“嗨”声的呼气 ③憋气应用于决胜的关键时刻。 四、肺通气功能的评定 (一)肺总容量 1.潮气量: 每一呼吸周期中,吸入或呼出的气量 2.补吸气量:平静吸气之末,再做最大吸气时,增补吸入的气量 3.补呼气量:平静呼气之末,再做最大呼气时,增补呼出的气量。其大小反映了呼气的贮备能力。 4 余气量:尽最大力呼气之末,仍贮留于肺内的气量。正常男性为1500ml,女性为1000ml。老年人大于青壮年,男性高于女性。 (二)深吸气和功能余气量 1 深吸气量:补吸气量+潮气量。是衡量最大通气潜力的一个重要指标 。 2.功能余气量:平静呼气之后,存留于肺中的气量。正常成年男性约为250Oml,女性约为2000ml。 (三)肺活量和时间肺活量 1 肺活量 ① 肺活量:最大深吸气后,再做最大呼气时所呼出的气量,称为肺活量。 ② 正常值:男性约为3500ml,女性约为2500ml,运动锻炼既能使人的肺活量水平提高,也能延缓肺活 量的衰减,高水平的运动员肺活量可达7000ml之多 2 时间肺活量 最大吸气之后,以最快速度进行最大呼气,测定在一定时间内所能呼出的气量占肺活量的百分比。第l秒末:83%肺活量;第2秒末:96%肺活量;第3秒末:99%肺活量。 时间肺活量是一个评价肺通气功能较好的动态指标,它不仅反映肺活量的大小,而且还能反映肺的弹性是否降低、气道是否狭窄、呼吸阻力是否增加等情况。 五 肺通气功能对运动的反应与适应 (一)肺通气功能对运动的反应 功呼吸频率↗? 12~18次/分↗? 50次/分 呼吸深度?500mL↗? 2000mL 运动时肺通气变化规律: 较低强度运动时。以潮气量↗为主; 而以大强度运动时,以呼吸频率↗为主; 且在一定范围内,肺通气 与运动强度呈正相关,超 过范围后,肺通气↗大于 运动强度的↗。 (二)肺通气功能对运动的适应 1 每分通气量的适应 训练对安静时肺通气量的影响不大,亚极量运动时每分通 气量增加幅度减少,而最大通气量明显加。 2 肺通气效率提高 长期系统训练可使安静时呼吸深度加大,而呼吸频率减 慢;运动时,呼吸频率变化变慢,而呼吸频率与深度的匹 配更加合理,从而肺泡通气量增加,呼吸肌氧耗量下降。 3 氧通气当量下降 氧通气当量:每分钟肺通气量与每分钟吸氧量的比值 是评价呼吸效率的一项重要指标。 人体安静时,氧通气当量为20(5L/0.25L) 一般情况:氧通气当量小,氧的摄取率高,呼吸效率高。 在一定范围内运动时,氧通当量不变。 第二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