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6-外科十三方考】中医系列书.docx

  1.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篇名外科十三方考 书名:外科十三方考 作者: 朝代: 年份: 目录 篇名嘱言 属性:夫人之一身,血脉贯通,似河海周流而无丝毫阻滞,设一旦有邪毒窜入五脏、六腑,或风湿中入皮肤肌腠之间,便 血脉不行,而患斯作矣。但毒之所发,变应万千,有中于脏者,有中于腑者,有中于阳分、阴分、气分、血分者,种种 原因,不一而足。发于阳者,则红肿高硕而痛甚,发于阴者,则低塌平伏以灰白,或则日轻夜重,或则昼重夜轻,其呈 象颇不一致。症之初起,以草药愈者有之,而久治不效者亦有之,迁延日久,遂有成茧及不收口之诸般坏象矣。吾门在 此万般困难、诸医束手时,而有四味异药、十三奇方以济之,此种困难遂迎刃而解,医尽世间奇症,从未轻授外人,得 之者可坐获浓利,救济群生,此中至药,虽南面王不易也,吾子孙当世代遵守,是所至嘱! 又据黄承昊折肱漫录第七卷,肿毒条有云∶“凡患毒者,多服十三方及仙方活命饮以败毒,但老弱之人不能堪此,故 薛立斋以托里败毒散易之。”又医药编有云∶“一人患疟,久不愈,以金蚣丸投之,疟止”云云。黄氏为明季万历丙辰进 士,折肱漫录成于崇祯乙亥,是外科十三方之来,当不始自清代矣。 目录上编 篇名总论歌 属性:侬等着论总提纲,阴阳内外悉分张,痈疽发处分赤白,疮疖起时别暗光,满腹仁恩留赤子,一腔慈爱着青囊,百骸 中毒分表里,三关直透识阴阳,回生妙术传釜水,救死奇方着蜀疆,且看杏林多秀色,须知橘井有泉香,愚民莫负侬医 惠,转盼乾坤乐更长。 目录上编 篇名痈疽总论 属性:夫痈疽之症,本由心经而发,何以发自心经,因实火动而成痈疽,虽有各症,亦当分内因、外因、不内外因。内因 者,乃心、肝、脾、肺、肾及心包络等处,或因寒热而血凝气滞,或膏粱浓味而遗诸毒;外因者,乃肩挑背负,劳苦奔 趋,而迎暑湿风邪,扰动气血不和,此外因也;不内外因者,乃五脏受伤而邪毒透入也。痈疽之发,分筋、骨、韧、皮、 肤五类。痈发于血脉之间,属阳,为顺症;疽发于筋骨之内,属阴,为逆症。发于皮内者为疡,发于肤上者为疖。凡症 宜视阴阳,详察善恶,若见三善,纵然沉重,亦无大害;如见四恶,虽然微小,亦必丧亡。凡业医者,不可徒从表里、 寒热而辨阴阳,以贻害于人也。 目录上编 篇名痈疽总论歌 属性:痈疽原是火毒生,经络阻隔气血凝,外因六淫八风感,内因六欲并七情,饮食起居多失慎,肩挑背负损其身,膏粱 之变营卫过,藜藿之躯气血贫,疽由筋骨阴分发,痈从阳分肉脉生,疡起皮里肉之外,疮发皮肤为失荣,阳盛 肿赤痛 易,阴盛色暗陷不疼,半阴半阳不高肿,微痛微热红亦轻,五善为顺七恶逆,见三见四可分明,临症色脉须详察,温凉 补汗攻应分,善治伤寒杂症易,能察痈疽肿毒精。 目录上编 篇名痈疽总论歌解 属性:经云∶“诸痛痒疮,皆属心火。故曰痈疽原是火毒生也。痈疽皆因营卫不和,气血凝结,经络阻隔而生,故曰经络 阻隔气血凝也。其因有三,内因、外因、不内外因是也。外因者,由于春之风,夏之暑湿,秋之燥,冬之寒也,当其时 而至,则为正气,非其时而至,或过盛,则为淫邪。凡此六淫为病,皆属外因。亦有因八风相感,如冬至日正北大刚风, 春分日正东婴儿风,秋分日正西罡风,立夏日东南弱风,立冬日西北折风,应时而至,则生养万物,不应时而至,则杀 害生灵万物,若人感受,则内生重病,外发痈疽。凡此八风为病,皆属于外,故亦曰外因六淫、八风感也。内因者,耳 听淫声,目视邪色,鼻闻过臭,舌食滋味,心思过度,意念妄生,皆损人神,凡此六淫为病,皆属内因,故曰内因六欲 并七情也。不内外因者,饮食不节,起居不慎,过饮醇酒则生火,消烁阴液,过饮茶水则生湿,过食五辛则损气血,过 饥过饱则伤脾胃,凡此种种,皆饮食之致病;昼夜过劳,担轻负重,跌扑损坠等类,损其身形,夜不静息,强力入房, 劳伤精气,此起居之病也。其起于膏粱浓味者,多令人营卫不和,火毒内结,起于藜藿薄食者,多令人胃气不充,气血 亏少,凡此种种,皆不内外因也。人之身体,计有五层,皮、脉、肉、筋、骨也。发于筋骨间者曰疽,属阴;发于血脉 间者曰痈,属阳;发于皮里肉外者曰疡毒,只发于皮肤上者名曰疮疖。凡痈疽阳盛者,初起 肿,色赤,疼痛,则易溃 易敛,顺而易治,以其为阳症也。阴盛者,初起色黯,不红,塌陷,不肿,木硬不疼,则难溃难敛,逆而难治,以其为 阴症也。半阴半阳者,漫肿不高,微痛不甚,色不甚红,此症属险,若能随症施治,不失其时,则亦可转险为顺,否则 逆矣。五善者,五善之症也,诸疮见之则为顺,则易治;七恶者,七恶之症也,诸疮见之则为逆,则难治。凡患痈疽者, 五善为顺,七恶为逆,如见三善者必生,见四恶者必死矣。尔后学业医者,当于临症之际详察其色,宜温者则温之,宜 凉者则凉之,宜补则补,宜汗则汗,宜攻则攻,果能如是,庶有济而不误也。然而外症痈疽,犹如内症伤

文档评论(0)

勤能补拙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