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与传统:先秦两汉诗赋考论 方铭著.pdfVIP

经典与传统:先秦两汉诗赋考论 方铭著.pdf

  1.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2.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3.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第 1 页 一、出土文献与孔子地位 的再确认 孔子是 中国文化史上最为重要 的一个学者 ,其主要原 因有 二 :第一 ,孔子 的教学活动培养 了中国文化史上最早 的人文学 者;第二,孔子的思想是中国古代人文思想建立的基础 。孔子是 一个教育家,孔子教学,有教而无类 , “欲来者不距,欲去者不 止 ” ,招收学生 ,不论等级,使普通平 民通过学习可 以成为文学 之士,在社会中谋求到 自己的生活地位,所谓 “虽庶人之子孙,积 文学,正身行,能属于礼义,则归之卿相士大夫” ,如孔子 的学 生“子 赣、季 路 ,故 鄙 人 也 ,被 文 学 ,服 礼 义 ,为 天 下列 士 ” 。这 种私人讲学风气,在孔子弟子那里,仍然得到继承 ,因此更多的 出身庶人皂隶工商之贱人,通过努力学习而成为文士,最终投身 于中国文化的发展事业 。 荀 子 法行》。 ③ 《荀 子 王制》。 ③ 《荀 子 大略》。 第 2 页 孔子在培养弟子 的时候 ,不仅仅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 一种积极进取、善 良正直 的人格 。孔子常常 以成为 “士”、 “志 士 ”、“士 之 仁 者 ”来 期 许 学 生 。孔 子 指 出:“士 志 于 道 。” “行 己 有 耻 。” “志士仁人 ,无求生 以害仁 ,有 杀身 以成 仁 。” 孔子弟 子 曾子曰: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 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孔子弟子子张曰: “士见危致命, 见得思义。” 在孔子及其 门人弟子 的心 目中, “士 ”应具有学 识、志向、道德、仁义忠信、勇敢的品质和才能。士的志向就是以 天下为 己任 ,救 民于水火 ,对天下具有强烈的责任心,同时又注 意 自身才能、智慧的培养 。正是这种新士风 ,造就了中国古代文 人士大夫强烈 的社会责任心和现实使命感 。这种强烈 的责任心 和现实使命感,既表现为对现实政治的参与,也表现为通过著作 来拯救现实社会的文化活动。 孔子 的思想是 中国古代人文思想建立 的基础 ,最突 出地体 现在孔子与六经 的关系上 。六经是孔子 以前 中国文化 的结 晶, 而不仅仅是儒家文化 的源头 。 《庄子 天下》云:“古之人其备乎 ! 配神明,醇天地,育万物,和天下,泽及百姓,明于本数。系于末 度 ,六通 四辟 ,小大精粗 ,其 运无 乎不在 ,其 明而在数度者 ,旧法 , 世传之史尚多有之;其在于 《诗》、《书》、《礼》、《乐》者,邹鲁之士, 绅先生多能 明之 。《诗 》以道志,《书》以道事 ,《礼》以道行, 《乐》以道和, 易》以道阴阳,《春秋》以道名分。”道家的重要代表 ① 《论 语 里仁》。 ② 《论 语 子路》。 ③ 论语 卫灵公》。 ④ 《论 语 泰伯》。 ⑤ 《论 语 子张》。 第 3 页 庄子不仅指 出了六经 的经典地位 ,同时对六经 的内容也作 了精 辟 的概括 。 孔子在中国文化史上的重要性,我们从 《左传》、《易传》、《论 语》、《孟子》、《荀子》、《史记 孔子世家》、《汉书 艺文 志 》等传 世 文献书中是早 已了解了的。孟子云: “圣人之于民也,亦类也。 出乎其类 ,拔乎其萃。自生 民以来 ,未有盛于孔子也 。” 圣 人 之 传 承 ,自尧、舜、禹、汤、文、武、周 公 ,再 至 孔 子 ,一 脉 相 承 ,而 孔 子又为最盛,孔子 岂是浪得虚名 ?孔子居仁行义,为政 以德 ,为 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 ,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故近世 儒学宗师马一浮先生学际天人,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请先注册登录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