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其形也,翩若惊鸿,婉若游龙。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
摇兮若流风之回雪。肩若削成,腰如约素。柔情绰态,媚于语
言。
《 》
——— 曹植 洛神赋
前 言
赋是介乎诗和文之间的一种文体。赋在一段时间内虽
不为人们所看重,然它与诗、文、词、曲一样,都是中国
古代的重要文学样式。在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历史画卷
中,赋体文学也曾有过它光辉灿烂的一页。
“ ”
班固 《汉书·艺文志》说: 不歌而诵谓之赋。 刘勰
“
《文心雕龙·诠赋》说:赋者,铺也,铺采摛文,体物写
” ”
志也。 所谓 “不歌而诵 ,是言赋之语言形式;所谓 “铺采
” ”
摛文 ,是言赋之表达方式;所谓 “体物写志 ,是言赋之思
想内容。合言之,赋虽不像诗那样可以配乐歌唱,但也不
像文那样毫无韵脚。它是一种语言大体整齐,押韵,并十
分注意铺排华美的词句,通过细致入微地描绘事物以抒写
情志的文体。
作为文学样式的赋,滥觞于先秦。班固 《两都赋序》
“ ” “
说: 赋者,古诗之流也。 《文心雕龙·诠赋》说:赋也
”
者,受命于诗人,拓宇于楚辞也。”所谓 “受命 ,即受
”
名,亦即得名。所谓 “拓宇 ,即开拓疆界。可见,“赋”
之名是从 《诗经》的作者那里得来的,而它又经过楚辞的
广泛运用而扩大了表现的领域。诗有六义,赋为其一,故
班固、刘勰皆谓赋是由古诗演变而来。而对于 《诗经》的
员
”
“赋 ,学界多认为是一种 “敷陈其事而直言之”的表现手
法。这种铺叙陈述的手法,由 《诗经》的作者发其端,到
《
了 《楚辞》中便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楚辞》中的不少作
品,都充分运用了铺排的写法,从而增大了容量,增强了
表现力,故刘勰遂谓赋是 “拓宇于楚辞也”。
对于赋的渊源,班固、刘勰都看到了 《诗经》、《楚
辞》的影响,这是很有道理的;但也仅是问题的一个方
面。另一个不可忽视的方面,是赋还融进了先秦散文尤其
是诸子散文的因素。章学诚 《校雠通义·汉志诗赋第十
五》说:“古之赋家者流,原本 《诗》、《骚》,出入战国诸
《
子。假设问对,庄》、《列》寓言之遗也;恢廓声势,苏、
张纵横之体也;排比谐隐,韩非 《储说》之属也;徵材聚
事,《吕览》类辑之义也。”可以说,赋的假托问答、夸张
声势、铺排议论、历举故事等,都是受了诸子散文的影
响。而正是在 《诗》、《骚》的基础上又增进了散文的特
点,所以赋才由六义附庸而蔚成大国,并最终与诗划境,
成为一种 “述客主以首引,极声貌以穷文”的新文体。
最早以赋名篇的是荀子的 《赋篇》和宋玉的 《风赋》
等。荀、宋一北一南,又恰恰代表了初期赋的两种不同风
格。荀况原本赵人,曾游学于齐,后虽仕于楚,然其任职
的兰陵,从地域上看仍是北方。北方是 《三百篇》的渊
薮,又是诸子荟萃之地,故尔其赋也就表现出较多的 《诗
经》和诸子的影响,文风简朴而质实。现存荀子 《赋篇》
中共有缘篇小赋,即 《礼》、《智》、《云》、《蚕》、《箴》,
皆以四言韵语为主,并杂有散文形式,用隐语暗示一种抽
象的或具体的事物,篇末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