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新世纪的曙光”—新文化运动的发展 1、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 2、李大钊热情宣传马克思主义: 发表《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创办《每周评论》,扩大宣传马克思主义。 在中国大地上,第一次举起了社会主义的大旗,自此,宣传马克思主义成为时代潮流,“新世纪的曙光”开始洒向中华大地。 材料一:1919年的《大公报》报道:山西省成为全国离婚率最高的省份,一年内离婚案多达2127件。在一些小城镇,离婚事件也屡见不鲜。浙江镇海县妇女都知道没有爱情就离婚。 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促进思想解放 材料三:“无论政治学术道德文章,西洋的法子和中国的法子,绝对是两样,断不可调和迁就的”。“若是决计革新,一切都应该采用西洋的新法子,不必拿什么国粹、国情的话来捣乱” 。 ——陈独秀 促进民众觉醒 ,为五四运动做了思想宣传 局限性: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看法带有一定的片面性。 材料二:聚集在《新青年》围的知识分子的重要性是很难估价的。他们著作铸成了一代年轻学生的信仰和态度,1919年“五四”运动后,这些学生是政治上的生力军……美国学者莫里斯 ① 积极性: 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为随后爆发的五四运动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 影 响 ② 局限性: 新文化运动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看法带有一定的片面性。 ③ 性 质: 新文化运动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①对封建主义提出了比较彻底的批判; ②后期传播了马克思主义。 提示:如果说洋务派是全力维护封建主义,维新派是试图改良封建主义,革命派是不彻底的批判了封建主义,而新文化运动却是与封建主义彻底决裂,进行了无情的批判!——反映了思想解放的渐进性! 20世纪初的中国,是一个思想自由,人才辈出的时代,中国近代史上掀起了第三次思想解放潮流。先进知识分子将目光转向思想启蒙,唤起了国民的觉醒。民众受到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新的主义、新的信仰在中国大地传播开来…… 近代化的探索 19世纪60年代——20世纪初 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 新文化运动 开端 第12课 新文化运动 新文化:西方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又称“新学”或“西学”。 旧文化:主要指中国的封建文化。 新文化运动 背景 兴起 主要内容 影响 整体感知 袁世凯为实现独裁专制,在思想文化领域掀起一股“尊孔复古”的逆流。 新 旧 思 潮 发 生 激 烈 冲 突 西方传入的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等思想观念深受知识阶层欢迎。 民国初年的中华大地…… 背 景 袁世凯为了实现独裁和专制,颁布《中华民国约法》,规定“国民教育,以孔子之道为修身大本” 。袁世凯还率领百官演出了一场“祭孔”丑剧,掀起了一场尊孔复古的反动逆流。 1914年9月28日,孔子的生日,袁世凯头戴天平冠,身穿古装,亲率文武百官到孔庙,大行三跪九叩礼,演出了民国以来第一次祀孔朝圣大丑剧。 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为什么还会发生这样的闹剧?这说明什么问题? 1914年12月冬至日,袁世凯身穿皇帝礼服模仿古代帝王率官员在天坛举行祭天仪式。 虽然民主共和观念已深入人心,但多数中国人的精神面貌仍未改变。说明封建统治思想还根深蒂固地影响着多数中国人,这对中国革命的进一步发展是极大的阻碍。 新生的中华民国很快陷入政治混乱的局面。一部分先进知识分子认识到:仅有政治制度的革新不足以救中国,必须启发国民新的伦理道德意识,培养国民的独立人格,彻底荡涤封建旧文化的毒害,进行一场思想文化领域的革新运动。 这腐旧思想布满国中,所以我们要诚心巩固共和国体,非得将这班反对共和的伦理、文学等等旧思想,完全洗刷得干干净净不可。否则不但共和政治不能进行,就是这块共和招牌,也是挂不住的。 ——陈独秀 西方传入的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等思想观念深受知识阶层欢迎。 新思潮 袁世凯为复辟帝制在思想文化领域“尊孔复古”的逆流。 旧思潮 背 景 新文化运动 1915?年9月15日,《青年杂志》创刊于上海黄浦江边。辛亥革命时担任过安徽都督府秘书长的陈独秀在创刊词《敬告青年》中号召国人建设一个青年中国,这个中国应当具有六个特点:自主的而非奴隶的,进步的而非保守的,进取的而非退隐的,世界的而非锁国的,实利的而非虚文的,科学的而非想象的。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在创刊号上发表《敬告青年》一文,正式吹响新文化运动的号角 开始标志 《新青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患者身份识别错误应急预案.pptx VIP
- TsaiPress冲模设计软件使用手册.pdf
- 中国红色文化精神 知到智慧树网课答案.pdf VIP
- 道亨软件教学视频-大跨越.pdf VIP
- 第十级 词汇梳理(含英文,中文,音标)-高三英语一轮复习之100天分级突破高考英语词汇.pdf VIP
- 灌肠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docx VIP
- 第八级 词汇梳理(含英文,中文,音标)-高三英语一轮复习之100天分级突破高考英语词汇.pdf VIP
- 基于GEC6818的智能家庭服务系统.doc VIP
- 第七级 词汇梳理(含英文,中文,音标)-高三英语一轮复习之100天分级突破高考英语词汇.pdf VIP
- 火电工程项目执行概算的编制及作用 function & compiling executive budget in thermal power generation engineering.pdf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