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经方在情绪病中的临床运用.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伤寒论经方在情绪病中的临床运用

《傷寒論》經方在情緒病中的臨床運用 汪豔娟1王玲2 (1. 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臨床部2. 香港樂健中醫及針灸診療中心) [摘要]情緒病臨床常可分為:焦慮症、驚恐症、強迫症、抑鬱症等。本病屬中醫:百合病、癔病、梅核氣、鬱病、不寐等範疇。本文回顧並分析了《傷寒論》79條和第107條,論述了情緒病的病因病機,總結了採用梔子厚朴湯與柴胡加龍骨牡蠣湯治療情緒病的臨床體會。 [關鍵詞]傷寒論;情緒病;臨床運用 據近年的統計資料顯示,香港每五個人當中,就有一人受到情緒病的困擾。情緒病患者不單只在情緒上產生煩躁、憂慮及不安等症狀,常伴頭痛、失眠、疲倦或其他原因不明的疼痛等。情緒病臨床常可分為焦慮症、驚恐症、強迫症、抑鬱症等。本病屬祖國醫學:百合病、癔病、梅核氣、鬱病、不寐等範疇。 1 梔子厚朴湯的應用體會 梔子豉湯和梔子豉這一類方子的適應證:虛煩證。其病機是:鬱熱擾心,輕則心煩不得眠,重則反復顛倒,心中懊惱。 梔子豉類方加減變化: 梔子豉湯 太陽病汗吐下後,熱鬱胸膈證,心煩不得眠,心中結痛 清宣鬱熱 梔子甘草豉湯 火熱傷氣,而兼見少氣 清宣鬱熱,兼以益氣 梔子生薑豉湯 火熱擾胃,兼見嘔吐者 清宣鬱熱,兼以和胃 降逆 梔子厚朴湯 火熱下擾,腹部氣機不暢,而見心煩腹滿,臥起不安者 清熱行氣,寬中消滿 梔子乾薑湯 虛煩,兼脾虛便溏者 清上溫下 《傷寒論》79條傷寒下後,心煩腹滿,臥起不安者,梔子厚朴湯主之。梔子十四個,擘, 厚朴四兩,炙,去皮 枳實四枚,水浸,炙令黃。右三味,以水三升半,煮取一升半,去滓。分二服,溫進一服,得吐者,止後服。 胸中鬱熱下擾,出現了腹部氣機不暢,病證上有心煩、下有腹滿,導致了病人臥起不安,治療用梔子厚朴湯。 本案以心煩懊依,脘腹脹滿為主要表現,為熱鬱胸膈,下及脘腹。雖腹滿,但無疼痛拒按,大便不通等實證,猶為無形邪熱之鬱結,非陽明可下之證。故治以梔子厚朴湯清熱除煩,寬中消滿。故與小承氣湯只一位藥物不同,無燥結故去大黃,上有鬱熱加梔子。 1.1:方證要點: 1.1.1:心煩、腹部脹滿,臥起不安為特點。心煩,臥起不安,是焦慮、睡眠障礙;腹滿多表現為腹脹矢氣頻,欲便不能。 1.1.2:胸中窒,排便不暢或溏而不爽。或時乾時溏。 1.1.3:舌質紅而苔粘膩較厚。 1.2:加減變化 1.2.1:連翹功效與梔子相近。《本經》說主「結熱」,《藥性論》說「除心家客熱」。古代瘍醫將連翹治療瘡家睡臥不寧。連翹除煩更勝原方。 1.2.2:梔子、黃連、連翹、大黃均可除煩,臨證應據病性與病位不同而選用。黃連用於煩悸而心下痞,梔子用於煩悶而胸中窒,連翹用於煩汗而咽喉痛,均位於上焦胸膈部位,以虛煩為主;大黃用於煩躁而腹痛便秘,病位在下焦,多腸燥便秘。 1.2.3:如自覺咽喉如物梗阻,可合半夏厚朴湯,情緒抑鬱,不遠運動,思維遲鈍可和或四逆散或柴胡疏肝散;時常悲傷啼哭不能自控,神思恍惚,可合甘麥大棗湯,口乾口苦,咽乾,默默不慾食合小柴胡湯,噩夢紛擾,口苦太息,嘔惡納呆,小便黃赤,可合柴芩溫膽湯。 醫案分享: 抑鬱證:醫案,蕭某某,女,67歲,2011年10月26日初診,心煩心悸伴周身脹痛持續2年,近有逐漸加重之勢。多方檢查:未見陽性體徵,西醫診斷為抑鬱症,給服抗抑鬱藥和接受針灸治療,病情反復,要求中藥治療。刻下心煩易驚恐,苦不堪言,情緒低落,煩躁不寧,焦慮不安,自覺周身脹痛,呃逆頻頻,身痛甚時欲用棍棒捶打方略覺舒暢,自覺惡寒,艾灸後惡寒減輕,但覺臍部熱氣上沖於咽喉,並有脘腹脹滿如物阻塞之感。伴失眠,驚惕不安,嘔惡納呆,大便不調,溺黃。舌尖紅,苔膩,脈弦滑。辨證:火鬱胸膈,內迫胃腸。立法:宣鬱清熱,行氣除滿。處方:梔子10g,枳實10g,厚朴15g,連翹15g,龍骨30g(先煎),琥珀6g(先煎),神曲30g,香附10g,白芍15g,醋柴胡12g 7劑藥後,心煩減半,心胸霍然暢通,周身脹痛減輕,夜能寐,食漸少增,重配7劑。復診時仍有睡眠多夢,口舌乾燥,晨起咽喉痰多,小便黃赤痰熱末全解之症。轉方用小陷胸合梔子厚朴場加味,清化痰熱,寧心安神。服用半月後熱象已無,但覺疲倦乏力,夜寐不寧,以甘麥大棗湯合酸棗仁湯補心肝之陰,使心神得養,氣血陰陽調和,病可痊癒。 2 柴胡加龍骨牡蠣湯的應用體會 柴胡加龍骨牡蠣湯出自《傷寒論》第107條,即「傷寒八九日,下之,胸滿煩驚,小便不利,譫語,一身盡重,不可轉側者,柴胡加龍骨牡蠣湯主之」,方藥組成有:柴胡、黃芩、人參、半夏、生薑、大棗、桂枝、茯苓、大黃、龍骨、牡蠣、鉛丹。該方可以和解少陽,重鎮安神,原文主治傷寒誤下,損傷正氣,導致邪熱內陷,彌漫全身,形成表裏俱病,虛實互見的變證。歷代醫家多將本方用於神志異常類疾病的治療,如癲狂、癇證等。徐靈胎在《傷寒論類方》中點評:「此方能下肝膽之驚痰,以之治癲癇必效。」

文档评论(0)

fengruili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